视 频 资 料 |
||
章 节
|
视 频 资 料 名 称
|
右 键 点 击 下 载
|
3.3.2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 旧中国国统区的通货膨胀 | 3320.rm |
6.1.2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 | 十月革命 | 6120.rm |
6121.rm | ||
慷慨激昂的毛泽东 | 6122.rm | |
开国大典 | 6123.rm | |
毛泽东讲话 | 6124.rm | |
6.1.3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过渡时期总路线 | 6130.rm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6131.rm | |
农业合作化 | 6132.rm | |
6.2.1 什么是社会主义 | 邓小平南巡 | 6210.rm |
6.2.4 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 | 对外开放 | 6240.rm |
6.3.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国有制形式 | 国有不等于国营 | 6320.rm |
6321.rm | ||
6.3.3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合作经济 | 农村改革的成绩 | 6330.rm |
7.1.1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 过渡时期总路线 | 6130.rm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7111.rm | |
7.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 7130.rm |
中国式的新经济政策 | 7131.rm | |
探索 | 7132.rm | |
十二大 | 7133.rm | |
十三大 | 7134.rm | |
十四大 | 7135.rm |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纲要 | 7136.rm | |
7.2.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 6321.rm |
股份制 | 7211.rm | |
7.4.1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 “六四”风波 | 7410.rm |
8.1.2商品消亡后的产品经济和计划配置资源方式 | 中国计划经济的成就 | |
8121.rm | ||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 | 8122.rm | |
8.2.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8220.rm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8221.rm | |
十三大关于市场与计划结合的决议 | 8222.rm | |
8223.rm | ||
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决议 | 8224.rm | |
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的论述 | 8225.rm | |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 8226.rm | |
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 8227.rm | |
转变观念 | 8228.rm | |
小平南巡 | 8229.rm | |
8.3.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 | 企业改革 | 8330.rm |
8331.rm | ||
8332.rm | ||
9.4.3 生产要素市场 | 我国的证券交易所 | 9430.rm |
11.1.4 中国经济建设的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 |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 11140.rm |
十五大对对外开放的论述 | 11141.rm | |
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 | 11142.rm | |
12.3.2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非均衡及其成因分析 | 经济过热 | 12320.rm |
12.4.2 宏观调控目标 | 宏观调控 | 12420.rm |
12.4.3 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 | 软着陆 | 12430.rm |
13.4.2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两个根本性转变 | 13420.rm |
14.1.5 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 科教兴国 | 14150.rm |
14.2.4 农业现代化 | 农村的发展 | 14240.rm |
14.5.4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 14540.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