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特种加工的产生及发展
    特种加工定义:当传统切削加工方法车、铣、钻、镗、刨、磨、拉、齿形加工对产品(或材料)无法实施或保证不了规定的精度要求时,而应用物理的电、化学、光、声、热等方法进行加工的手段。    
    与传统加工方法的比较:
    1.传统加工方法依靠机械能、切削(磨削)力去除工件上多余的材料(接触式的、工具硬度高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
    2.特种加工用其他能量去除金属材料(工具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非接触式的、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切削力)。
    我国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电火花穿孔机床、电火花表面强化机研制成功;
    2、20世纪50年代末,营口电火花机床厂开始成批生产电火花强化机、电火花机床;
    3、1979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电加工学会;
    4、1981年我国高校间成立了特种加工教学研 究会;
    5、1997年批量生产。    
    特种加工方法产生的外因:
    (1)解决各种难切削材料的加工问题。
    (2)解决各种特殊、复杂表面的加工问题。
    (3)解决各种超精、光整或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的加工问题。
    特种加工产生和发展的内因:在于它具有切削加工所不具有的本质和特点。
    主要用其他能量(如电、化学、光、声、热)去除金属材料。
    工具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以柔克刚)。
    加工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机械切削力(非接触)。
    加工范围广,不受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限制,能加工任何硬的、软的、脆的、耐热或高熔点金属以及非金属材料。
    易于加工复杂型面、微细表面以及柔性、低刚度零件。
    能获得良好的加工表面质量,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区以及毛刺等均比较小。
    各种加工方法易复合形成新工艺方法,便于推广应用。有的还可用于超精加工、镜面光整加工和纳米级(原子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