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火花线切割工艺指标因素 一、 主要工艺指标 1.切割速度 线切割加工中的切割速度是指在保证一定的表面粗糙度的切割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电极丝中心线在工件上切过的面积的总和,单位为mm2/min。最高切割速度是指在不计切割方向和表面粗糙度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切割速度。通常快走丝线切割加工的切割速度为40~80mm2/min,它与加工电流大小有关,为了在不同脉冲电源、不同加工电流下比较切割效果,将每安培电流的切割速度称为切割效率,一般切割效率为20 mm2/(min/A)。 2.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是指所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的总称。加工精度是一项综合指标,它包括切割轨迹的控制精度、机械传动精度、工件装夹定位精度以及脉冲电源参数的波动、电极丝的直径误差、损耗与抖动、工作液脏污程度的变化、加工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表面粗糙度 在我国和欧洲表面粗糙度常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μm)来表示,在日本常用Rmax来表示。 4.电极丝损耗量 对快走丝机床,电极丝损耗量用电极丝在切割10 000 mm2面积后电极丝直径的减少量来表示,一般减小量不应大于0.01 mm。对慢走丝机床,由于电极丝是一次性的,故电极丝损耗量可忽略不计。 二、 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1.脉冲宽度ti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脉冲宽度ti,线切割加工的速度提高,表面粗糙度变差。这是因为当脉冲宽度增加时,单个脉冲放电能量增大,放电痕迹会变大。同时,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电极丝损耗也变大。因为脉冲宽度增加,正离子对电极丝的轰击加强,结果使得接负极的电极丝损耗变大。 当脉冲宽度ti增大到一临界值后,线切割加工速度将随脉冲宽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因为当脉冲宽度ti达到一临界值后,加工稳定性变差,从而影响了加工速度。 2.脉冲间隔to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脉冲间隔to,脉冲频率将提高,所以单位时间内放电次数增多,平均电流增大,从而提高了切割速度。 脉冲间隔to在电火花加工中的主要作用是消电离和恢复液体介质的绝缘。脉冲间隔to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电蚀产物的排出和火花通道的消电离,导致加工稳定性变差和加工速度降低,甚至断丝。当然,也不是说脉冲间隔to越大,加工就越稳定。脉冲间隔过大会使加工速度明显降低,严重时不能连续进给,加工变得不稳定。 在电火花成型加工中,脉冲间隔的变化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在线切割加工中,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脉冲间隔减小,线切割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数值稍有增大。这是因为一般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用的电极丝直径都在0.25 mm以下,放电面积很小,脉冲间隔的减小导致平均加工电流增大,由于面积效应的作用,致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脉冲间隔的合理选取,与电参数、走丝速度、电极丝直径、工件材料及厚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选取脉冲间隔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走丝速度较快、电极丝直径较大、工件较薄时,因排屑条件好,可以适当缩短脉冲间隔时间。反之,则可适当增大脉冲间隔。 3.放电峰值电流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放电峰值电流增大,单个脉冲能量增多,工件放电痕迹增大,故切割速度迅速提高,表面粗糙度数值增大,电极丝损耗增大,加工精度有所下降。因此第一次切割加工及加工较厚工件时取较大的放电峰值电流。 放电峰值电流不能无限制增大,当其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若再继续增大峰值电流,则加工的稳定性变差,加工速度明显下降,甚至断丝。 4开路电压 ui 改变该值会引起放电峰值电流和放电加工间隙的改变。ui提高,加工间隙增大,排屑变易,可以提高切割速度和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但易造成电极丝振动,通常ui的提高会增加电源中限流电阻的发热损耗,还会使丝损加大。 5放电波形 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高频分组脉冲常常能获得较好的加工效果。电流波形的前沿上升比较缓慢时,电极丝损耗较少。不过当脉宽很窄时,必须要有陡的前沿才能进行有效的加工 综上所述,电参数对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的工艺指标的影响有如下规律: (1) 加工速度随着加工峰值电流、脉冲宽度的增大和脉冲间隔的减小而提高,即加工速度随着加工平均电流的增加而提高。实验证明,增大峰值电流对切割速度的影响比用增大脉宽的办法显著。 (2) 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随着加工峰值电流、脉冲宽度的增大及脉冲间隔的减小而增大,不过脉冲间隔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 实践表明,在加工中改变电参数对工艺指标影响很大,必须根据具体的加工对象和要求,综合考虑各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选取合适的电参数,既优先满足主要加工要求,又同时注意提高各项加工指标。例如,加工精密小零件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是主要指标,加工速度是次要指标,这时选择电参数主要满足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的要求。又如加工中、大型零件时,对尺寸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低一些,故可选较大的加工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尽量获得较高的加工速度。此外,不管加工对象和要求如何,还需选择适当的脉冲间隔,以保证加工稳定进行,提高脉冲利用率。因此选择电参数值是相当重要的,只要能客观地运用它们的最佳组合,就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 三、 非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1 电极丝及其材料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a.电极丝的选择 目前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使用的电极丝材料有钼丝、钨丝、钨钼合金丝、黄铜丝、铜钨丝等。 采用钨丝加工时,可获得较高的加工速度,但放电后丝质易变脆,容易断丝,故应用较少,只在慢走丝弱规准加工中尚有使用。钼丝比钨丝熔点低,抗拉强度低,但韧性好,在频繁的急热急冷变化过程中,丝质不易变脆、不易断丝。 钨钼丝(钨、钼各占50%的合金)加工效果比前两种都好,它具有钨、钼两者的特性,使用寿命和加工速度都比钼丝高。铜钨丝有较好的加工效果,但抗拉强度差些,价格比较昂贵,来源较少,故应用较少。采用黄铜丝做电极丝时,加工速度较高,加工稳定性好,但抗拉强度差,损耗大。 目前,快走丝线切割加工中广泛使用钼丝作为电极丝,慢走丝线切割加工中广泛使用直径为0.1 mm以上的黄铜丝作为电极丝。 b.电极丝的直径 电极丝的直径是根据加工要求和工艺条件选取的。在加工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选用直径大些的电极丝。直径大,抗拉强度大,承受电流大,可采用较强的电规准进行加工,能够提高输出的脉冲能量,提高加工速度。同时,电极丝粗,切缝宽,放电产物排除条件好,加工过程稳定,能提高脉冲利用率和加工速度。若电极丝过粗,则难加工出内尖角工件,降低了加工精度,同时切缝过宽使材料的蚀除量变大,加工速度也有所降低;若电极丝直径过小,则抗拉强度低,易断丝,而且切缝较窄,放电产物排除条件差,加工经常出现不稳定现象,导致加工速度降低。细电极丝的优点是可以得到较小半径的内尖角,加工精度能相应提高。表1是常见的几种直径的钼丝的最小拉断力。 快走丝一般采用0.10~0.25 mm的钼丝。 c. 走丝速度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对于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走丝速度(简称丝速)的提高,有利于脉冲结束时放电通道迅速消电离。同时,高速运动的电极丝能把工作液带入厚度较大工件的放电间隙中,有利于排屑和放电加工稳定进行。故在一定加工条件下,随着丝速的增大,加工速度提高。图1为快走丝线切割机床走丝速度与切割速度关系的实验曲线。实验证明:当走丝速度由1.4 m/s上升到7~9 m/s时,走丝速度对切割速度的影响非常明显。若再继续增大走丝速度,切割速度不仅不增大,反而开始下降,这是因为丝速再增大,排屑条件虽然仍在改善,蚀除作用基本不变,但是储丝筒一次排丝的运转时间减少,使其在一定时间内的正反向换向次数增多,非加工时间增多,从而使加工速度降低。 对应最大加工速度的最佳走丝速度与工艺条件、加工对象有关,特别是与工件材料的厚度有很大关系。当其他工艺条件相同时,工件材料厚一些,对应于最大加工速度的走丝速度就高些,即图中的曲线将随工件厚度增加而向右移。 在国产的快走丝机床中,有相当一部分机床的走丝速度可调节,比如深圳福斯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生产的线切割机床的走丝速度有3 m/s、6 m/s、9 m/s、12 m/s,可根据不同的加工工件厚度选用最佳的加工速度(如表5-2所示);还有另外一些机床只有一种走丝速度,如北京阿奇公司的FW系列快走丝机床的走丝速度为8.7 m/s。 对慢走丝线切割机床来说,同样也是走丝速度越快,加工速度越快。因为慢走丝机床的电极丝的线速度范围约为每秒零点几毫米到几百毫米。这种走丝方式是比较平稳均匀的,电极丝抖动小,故加工出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好、加工精度高;但丝速慢导致放电产物不能及时被带出放电间隙,易造成短路及不稳定放电现象。提高电极丝走丝速度,工作液容易被带入放电间隙,放电产物也容易排出间隙之外,故改善了间隙状态,进而可提高加工速度。但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当丝速达到某一值后,加工速度就趋向稳定(如图2所示)。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最佳走丝速度与加工对象、电极丝材料、直径等有关。现在慢走丝机床的操作说明书中都会推荐相应的走丝速度值。 d.电极丝往复运动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快走丝线切割加工时,加工工件表面往往会出现黑白交错相间的条纹(如图3所示),电极丝进口处呈黑色,出口处呈白色。条纹的出现与电极丝的运动有关,这是排屑和冷却条件不同造成的。电极丝从上向下运动时,工作液由电极丝从上部带入工件内,放电产物由电极丝从下部带出。这时,上部工作液充分,冷却条件好,下部工作液少,冷却条件差,但排屑条件比上部好。工作液在放电间隙里受高温热裂分解,形成高压气体,急剧向外扩散,对上部蚀除物的排除造成困难。这时,放电产生的炭黑等物质将凝聚附着在上部加工表面上,使之呈黑色;在下部,排屑条件好,工作液少,放电产物中炭黑较少,而且放电常常是在气体中发生的,因此加工表面呈白色。同理,当电极丝从下向上运动时,下部呈黑色,上部呈白色。这样,经过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表面,就形成黑白交错相间的条纹。这是往复走丝工艺的特性之一。 由于加工表面两端出现黑白交错相间的条纹,使工件加工表面两端的粗糙度比中部稍有下降。当电极丝较短、储丝筒换向周期较短或者切割较厚工件时,如果进给速度和脉冲间隔调整不当,尽管加工结果看上去似乎没有条纹,实际上条纹很密而互相重叠。 电极丝往复运动还会造成斜度。电极丝上下运动时,电极丝进口处与出口处的切缝宽窄不同(如图所示)。宽口是电极丝的入口处,窄口是电极丝的出口处。故当电极丝往复运动时,在同一切割表面中电极丝进口与出口的高低不同。这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是有影响的。 对慢走丝线切割加工,上述不利于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可以克服。一般慢速走丝线切割加工无须换向,加之便于维持放电间隙中的工作液和蚀除产物的大致均匀,所以可以避免黑白相间的条纹。同时,由于慢走丝系统电极丝运动速度低、走丝运动稳定,因此不易产生较大的机械振动,从而避免了加工面的波纹。 e.电极丝张力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电极丝张力对工艺指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在起始阶段电极丝的张力越大,则切割速度越快,这是由于张力大时,电极丝的振幅变小,切缝宽度变窄,进给速度加快。 若电极丝的张力过小,一方面电极丝抖动厉害,会频繁造成短路,以致加工不稳定,加工精度不高;另一方面,电极丝过松使电极丝在加工过程中受放电压力作用而产生的弯曲变形严重,结果电极丝切割轨迹落后并偏移工件轮廓,即出现加工滞后现象,从而造成型状和尺寸误差,如切割较厚的圆柱时会出现腰鼓形状,严重时电极丝在快速运转过程中会跳出导轮槽,从而造成断丝等故障;但如果过分将张力增大,切割速度不仅不继续上升,反而容易断丝。电极丝断丝的机械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极丝本身受抗拉强度的限制。因此,在多次线切割加工中,往往初加工时电极丝的张力稍微调小,以保证不断丝,在精加工时稍微调大,以减小电极丝抖动的幅度来提高加工精度。 2 工作液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工作液可以得到不同的加工速度、表面粗糙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切割速度与工作液的介电系数、流动性、洗涤性等有关。快走丝线切割机床的工作液有煤油、去离子水、乳化液、洗涤剂液、酒精溶液等。但由于煤油、酒精溶液加工时加工速度低、易燃烧,现已很少采用。目前,快走丝线切割工作液广泛采用的是乳化液,其加工速度快。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采用的工作液是去离子水和煤油。 工作液的注入方式和注入方向对线切割加工精度有较大影响。工作液的注入方式有浸泡式、喷入式和浸泡喷入复合式。在浸泡式注入方法中,线切割加工区域流动性差,加工不稳定,放电间隙大小不均匀,很难获得理想的加工精度;喷入式注入方式是目前国产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应用最广的一种,因为工作液以喷入这种方式强迫注入工作区域,其间隙的工作液流动更快,加工较稳定。但是,由于工作液喷入时难免带进一些空气,故不时发生气体介质放电,其蚀除特性与液体介质放电不同,从而影响了加工精度。浸泡式和喷入式比较,喷入式的优点明显,所以大多数快走丝线切割机床采用这种方式。在精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普遍采用浸泡喷入复合式的工作液注入方式,它既体现了喷入式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喷入时带入空气的隐患。 工作液的喷入方向分单向和双向两种。无论采用哪种喷入方向,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因切缝狭小、放电区域介质液体的介电系数不均匀,所以放电间隙也不均匀,并且导致加工面不平、加工精度不高。 若采用单向喷入工作液,入口部分工作液纯净,出口处工作液杂质较多,这样会造成加工斜度(如图7(a)所示);若采用双向喷入工作液,则上下入口较为纯净,中间部位杂质较多,介电系数低,这样造成鼓形切割面(如图7(b)所示)。工件越厚,这种现象越明显。 3 工件材料及厚度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a.工件材料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工艺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工件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能不同,加工效果也将会有较大差异。 在慢速走丝方式、煤油介质情况下,加工铜件过程稳定,加工速度较快。加工硬质合金等高熔点、高硬度、高脆性材料时,加工稳定性及加工速度都比加工铜件低。加工钢件,特别是不锈钢、磁钢和未淬火或淬火硬度低的钢等材料时,加工稳定性差,加工速度低,表面粗糙度也差。 在快速走丝方式、乳化液介质的情况下,加工铜件、铝件时,加工过程稳定,加工速度快。加工不锈钢、磁钢、末淬火或淬火硬度低的高碳钢时,加工稳定性差些,加工速度也低,表面粗糙度也差。加工硬质合金钢时,加工比较稳定,加工速度低,但表面粗糙度好。 材料不同,加工效果不同,这是因为工件材料不同,脉冲放电能量在两极上的分配、传导和转换都不同。从热学观点来看,材料的电火花加工性与其熔点、沸点有很大关系。表3为常用工件材料的有关元素或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b.工件厚度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工件厚度对工作液进入和流出加工区域以及电蚀产物的排除、通道的消电离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电火花通道压力对电极丝抖动的抑制作用也与工件厚度有关。这样,工件厚度对电火花加工稳定性和加工速度必然产生相应的影响。工件材料薄,工作液容易进入和充满放电间隙,对排屑和消电离有利,加工稳定性好。但是工件若太薄,对固定丝架来说,电极丝从工件两端面到导轮的距离大,易发生抖动,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带来不良影响,且脉冲利用率低,切割速度下降;若工件材料太厚,工作液难进入和充满放电间隙,这样对排屑和消电离不利,加工稳定性差。 工件材料的厚度大小对加工速度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加工速度将随工件厚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都有一个对应最大加工速度的工件厚度。图8为慢速走丝时工件厚度对加工速度的影响。下图为快速走丝时工件厚度对加工速度的影响。 4 进给速度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a.进给速度对加工速度的影响 在线切割加工时,工件不断被蚀除,即有一个蚀除速度;另一方面,为了电火花放电正常进行,电极丝必须向前进给,即有一个进给速度。在正常加工中,蚀除速度大致等于进给速度,从而使放电间隙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使线切割加工能连续进行下去。 蚀除速度与机器的性能、工件的材料、电参数、非电参数等有关,但一旦对某一工件进行加工时,它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常量;在国产的快走丝机床中,有很多机床的进给速度需要人工调节,它又是一个随时可变的可调节参数。 正常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就要保证进给速度与蚀除速度大致相等,使进给均匀平稳。若进给速度过高(过跟踪),即电极丝的进给速度明显超过蚀除速度,则放电间隙会越来越小,以致产生短路。当出现短路时,电极丝马上会产生短路而快速回退。当回退到一定的距离时,电极丝又以大于蚀除速度的速度向前进给,又开始产生短路、回退。这样频繁的短路现象,一方面造成加工的不稳定,另一方面造成断丝;若进给速度太慢(欠跟踪),即电极丝的进给速度明显落后于工件的蚀除速度,则电极丝与工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造成开路。这样出现工件蚀除过程暂时停顿,整个加工速度自然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在线切割加工中调节进给速度虽然本身并不具有提高加工速度的能力,但它能保证加工的稳定性。 b.进给速度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进给速度调节不当,不但会造成频繁的短路、开路,而且还影响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致使出现不稳定条纹,或者出现表面烧蚀现象。分下列几种情况讨论: (i) 进给速度过高。这时工件蚀除的线速度低于进给速度,会频繁出现短路,造成加工不稳定,平均加工速度降低,加工表面发焦,呈褐色,工件的上下端面均有过烧现象。 (ii) 进给速度过低。这时工件蚀除的线速度大于进给速度,经常出现开路现象,导致加工不能连续进行,加工表面亦发焦,呈淡褐色,工件的上下端面也有过烧现象。 (iii) 进给速度稍低。这时工件蚀除的线速度略高于进给速度,加工表面较粗、较白,两端面有黑白相间的条纹。 (iiii) 进给速度适宜。这时工件蚀除的线速度与进给速度相匹配,加工表面细而亮,丝纹均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得到表面粗糙度好、精度高的加工效果。 5 火花通道压力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在液体介质中进行脉冲放电时,产生的放电压力具有急剧爆发的性质,对放电点附近的液体、 气体和蚀除物产生强大的冲击作用,使之向四周喷射,同时伴随发生光、声等效应。这种火花通道的压力对电极丝产生较大的后向推力,使电极丝发生弯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