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当前位置 >>> 知识扩充-->免疫分子-->细胞因子<<<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 第四章 补体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MHC及其分子
  • 第七章 CD分子及粘附分子
  • 免疫分子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Cytokines)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分类   白介素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等六类。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虽然后来发现白细胞介素可由其他细胞产生, 也可作用于其他细胞,但这一名称仍被广泛使用着。目前已报导的白细胞介素已有18(IL-1~18)。
    ☆☆相关素材☆☆
    图片5-2-1
    白细胞介素的种类及功能  图片5-2-2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
    Interferon,IFN
      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IFN-α/β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也称为Ⅰ型干扰素。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也称为Ⅱ型干扰素。
    ☆☆相关素材☆☆
    图片5-2-3 各类干扰素的特性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肿瘤坏死因子是Garwell等在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肿瘤坏死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抗原刺激的T细胞、活化的NK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分泌TNF-α。TNF-β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NF-α/β为同源三聚体分子。
    ☆☆相关素材☆☆
    图片5-2-4 肿瘤坏死因子的分类及特征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stimulating facter,CSF
      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目前发现的集落刺激因子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此外,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poietin,TPO),也是重要的造血刺激因子。
    ☆☆相关素材☆☆
    图片5-2-5 各种集落刺激因子的特性
    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GF
      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源的生长因子(PDGF)等。
    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是一个蛋白质家族,此家族由十余种结构有较大同源性,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白组成。这些蛋白在氨基端多含有一或两个半胱氨酸。根据半胱氨酸的排列方式,将趋化性细胞因子又分为亚家族。两个半胱氨酸按Cys-X-Cys(半胱氨酸-任一氨基酸-半胱氨酸)方式排列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属α亚家族,也称CXC趋化性细胞因子;以Cys-Cys方式排列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属β亚家族,也称CC趋化性细胞因子。 近年来,又发现了氨基端只有一个半胱氨酸(Cys)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这种趋化性细胞因子被命名为γ亚家族趋化性细胞因子,也称C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IL-8是α亚家族系的代表,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是β亚家族的代表,可趋化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趋化蛋白(lymphotactin)是γ亚家族的代表,对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相关素材☆☆
    图5-2-6 趋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