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结果表明,特定的MHC分子可凭借所需要的共同性基序选择性地结合抗原肽,在这个意义上,两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MHC分子甚至可以被视为抗原肽的“受体”,其作用就是在细胞内捕捉相应抗原肽,将它转送到细胞表面,以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供TCR识别。虽然这一“受体”(MHC分子)对配体(抗原肽)的识别和结合,是在细胞内的溶酶体样结构(对Ⅱ类分子)
和内质网腔 ( 对Ⅰ类分子)中完成,然而它和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的结合有相似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MHC分子可选择性地结合具有不同锚定位和锚定残基的肽段,故不同MHC等位基因产物有可能提呈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造成不同个体(带有相异的MHC等位基因)对同一抗原的应答在强度上出现差异。这实际上是MHC以其多态性参与和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机制。
深入研究还发现,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呈现严格的一对一关系,而是一类MHC分子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肽段,由此构成两者相互作用中的包容性(flexibility)。这一包容性可表现在不同层次:首先,组成共同性基序的“x”氨基酸,其顺序和结构可变;其次,同一MHC分子(特别是Ⅱ类分子)所要求的锚定残基往往不止一种氨基酸,结果是,“符合”某特定共同基序的肽链数量可以相当地多,造成一种MHC分子可结合多种抗原肽,活化多个抗原特异T细胞克隆;最后,不同MHC分子接纳的抗原肽,可拥有相似的共同基序。例如,在HLA
Ⅰ类分子中至少已经确认了A2、A3、B4、B44四个家族,这些家族中的成员(各种等位基因产物)可选择性地共同识别拥有相同或相似锚定残基的抗原肽。这意味着能够被某一HLA分子所识别和提呈的抗原肽,也可被其所属家族中的其它分子所提呈。这对应用肽疫苗或T细胞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了便利。
☆☆相关素材☆☆
图片6-3-3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
图片6-3-4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