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当前位置 >>> 知识扩充-->免疫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粘附分子<<<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 第四章 补体系统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六章 MHC及其分子
  • 第七章 CD分子及粘附分子
  • 免疫分子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的概述(Introduction)
     
     
     
    关键词: 概述  白细胞分化抗原  CD  概念  分类  粘附分子  特点
      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和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其它活性分子介导的作用。免疫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分子,包括细胞表面的多种抗原、受体和其他分子。细胞膜分子通常也称为细胞表面标记(cell surface marker)。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是两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膜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the leukocyte differention antigen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显然,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之外,还表达在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白细胞分化抗原还广泛分布于非造血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 GPI)连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少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早期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其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来进行的。80年代初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问世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现在的路线是,首先了解细胞表面结构,分析特定分化抗原分子的互补DNA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功能。自1982年迄今先后召开了6次关于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型的国际会议,并决定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以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命名,代替了以往的命名。人CD的编号已从CD1命名至CD166,可大致划分为T细胞、B细胞、髓系细胞、NK细胞、血小板、粘附分子、内皮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和非谱系等九个组。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根据人白细胞分化抗原胞膜外区结构特点,可分为不同的家族(family)或超家族(superfamily),常见的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细胞因子受体家族(cytokine receptor family)、C型凝集素超家族、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TNFSF)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等。
    粘附分子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the adhesion molecule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与基质细胞间发生粘附,参与细胞的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粘附分子可以经内吞方式进入胞内,或酶解脱落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由于部分粘附分子mRNA有不同的剪接方式,故翻译后可能有不同形式的产物,其中包括不跨膜而直接进入血液的可溶性分子。可溶性粘附分子结构中缺少跨膜和胞浆区域,故其分子量较完整的粘附分子小。这类分子具有一般粘附分子的活性,参与对粘附作用的调节。某些病理过程中,血清或某些局部组织中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增高,可作为疾病监测和预后的指标。
       粘附分子的主要特点为:
        1、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为可逆性;
        2、粘附分子几乎无多态性,同一种属的同类粘附分子基本相同;
        3、同一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不同类型粘附分子;
        4、粘附分子的作用往往通过多对受体和配体共同作用而完成;
        5、同一粘附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可发挥不同作用,同一生物学功能可由不同粘附分子介导;
        6、粘附分子在介导粘附作用的同时往往也启动信号传递,效应与粘附分子密度及其与配体亲和力有关。
       粘附分子与CD分子是根据不同角度来命名。粘附分子是以粘附功能来归类,其配体有膜分子、细胞外基质以及血清和体液中的可溶性因子和补体C3片段。CD分子是用单克隆抗体识别、归类而命名,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了粘附分子组,因此大部分粘附分子已有CD的编号,但也有部分粘附分子尚无CD编号。粘附分子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蛋白家族,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归类的粘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