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常见临床危象 常见的 导致危象的诱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感染、外伤、手术、分娩等。 第一节 超高热危象 体温超过 41℃称为超高热。 超高热危象:是指高热同时拌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等。
第十二章 常见临床危象
常见的 导致危象的诱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感染、外伤、手术、分娩等。
第一节 超高热危象
体温超过 41℃称为超高热。
超高热危象:是指高热同时拌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等。
一、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 1 )变态反应 ( 2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 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一)感染性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 1 )变态反应 ( 2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 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 1 )变态反应
( 2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 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二、病情评估
(一)病史收集 1. 流行病学资料 病人发病的地点、季节、接触史等。 2. 发热的特点:起病急缓,热型,伴随症状。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病人的面容,皮肤粘膜有无皮疹,瘀点,淋巴结及肝脾有无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一)病史收集
1. 流行病学资料 病人发病的地点、季节、接触史等。 2. 发热的特点:起病急缓,热型,伴随症状。
1. 流行病学资料 病人发病的地点、季节、接触史等。
2. 发热的特点:起病急缓,热型,伴随症状。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病人的面容,皮肤粘膜有无皮疹,瘀点,淋巴结及肝脾有无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三、急救护理
(一)严密观察病情 ① 注意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体温、末梢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体温变化,观察物理、药物降温的效果,避免降温速度过快、幅度过大,造成病人虚脱。 ② 注意病人伴随症状的变化。 ③ 严格记录 24h 出入量,特别是大汗的病人,要注意补足液体。 (二)降温 1. 物理降温 ( 1 )方法 ① 冰水擦浴:对高热、烦躁、四肢末梢灼热者,可用冰水擦浴降温。 ② 温水擦浴:对寒战、四肢末梢厥冷的病人,用 32~35 ℃温水擦浴,以免寒冷刺激而加重血管收缩。 ③ 酒精擦浴:用温水配成 30%~50% 酒精擦拭。 ④ 冰敷:用冰帽、冰袋装上适量冰块,置于前额及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处,保留一侧腋窝用于测体温。 ( 2 )注意事项: ① 擦浴方法是自上而下,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病人皮肤微红,体温降至 38.5 ℃左右。 ② 不宜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快,以防引起虚脱。 ③ 伴皮肤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皮肤擦浴。降温效果不佳者,可适当配合通风或服药等措施。 ④ 注意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⑤ 遵循热者冷降,冷者温降的原则。 2 药物降温 3 冬眠降温 (三)积极寻找病因 1.合理应用抗生素。 2.对高度怀疑的病症,可作诊断性治疗。 3.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进一步观察检查。 (四)加强基础护理 使病人处于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给予充足的水分、营养、维生素,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烦躁、惊厥病人可使用镇静剂,呼吸困难病人应吸氧,必要时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五)对症护理 1. 物理降温病人的护理 2. 皮肤护理 3. 口腔护理 4. 呼吸道管理 5. 保护病人安全
(一)严密观察病情
① 注意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体温、末梢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体温变化,观察物理、药物降温的效果,避免降温速度过快、幅度过大,造成病人虚脱。 ② 注意病人伴随症状的变化。 ③ 严格记录 24h 出入量,特别是大汗的病人,要注意补足液体。
(二)降温
1. 物理降温
( 1 )方法
① 冰水擦浴:对高热、烦躁、四肢末梢灼热者,可用冰水擦浴降温。
② 温水擦浴:对寒战、四肢末梢厥冷的病人,用 32~35 ℃温水擦浴,以免寒冷刺激而加重血管收缩。
③ 酒精擦浴:用温水配成 30%~50% 酒精擦拭。
④ 冰敷:用冰帽、冰袋装上适量冰块,置于前额及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处,保留一侧腋窝用于测体温。
( 2 )注意事项:
① 擦浴方法是自上而下,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病人皮肤微红,体温降至 38.5 ℃左右。
② 不宜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快,以防引起虚脱。
③ 伴皮肤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皮肤擦浴。降温效果不佳者,可适当配合通风或服药等措施。
④ 注意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⑤ 遵循热者冷降,冷者温降的原则。
2 药物降温
3 冬眠降温
(三)积极寻找病因
1.合理应用抗生素。 2.对高度怀疑的病症,可作诊断性治疗。 3.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进一步观察检查。
1.合理应用抗生素。
2.对高度怀疑的病症,可作诊断性治疗。
3.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进一步观察检查。
(四)加强基础护理
使病人处于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给予充足的水分、营养、维生素,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烦躁、惊厥病人可使用镇静剂,呼吸困难病人应吸氧,必要时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五)对症护理
1. 物理降温病人的护理 2. 皮肤护理 3. 口腔护理 4. 呼吸道管理 5. 保护病人安全
1. 物理降温病人的护理
2. 皮肤护理
3. 口腔护理
4. 呼吸道管理
5. 保护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