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文 精 讲:《念奴娇》 |
念奴娇 (洞庭青草)
[原 文]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 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结构层次] 张孝祥的这首词,以他高洁的人格和高昂的生命活力作为基础,以星月皎洁的夜空和寥阔浩荡的湖面为背景,创造出了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涯的艺术意境和精神境界。 下阕:以抒情为主。“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作者回忆“岭海经年”的为宦生活,从“岭海”的官场生活中摆脱出来,回想自己在这一段仕途生涯中,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但此种心迹却不易被人所晓(反而蒙冤),固此只能让寒月的孤光来洞鉴自己的纯洁肺腑。言外之意,不无凄然和怨愤。“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里正是作者旷达高远的襟怀的写照:“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何必去在意那些小人们的飞短流长呢,我且泛舟稳游于洞庭湖上。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何等阔大的气派,何等开广的胸襟!词人要吸尽长江的浩荡江水,把天上的北斗七星当作勺器,而邀天地万物作为陪客,高朋满座地细斟剧饮起来。这种睥睨世人而“物我交欢”的神态,进一步突现出作者襟怀坦荡,乐观豪爽的性格。至此,词情顿时达到了“高潮”,“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今夕何夕”?回答本来是明确的:今夕是“近中秋”的一天。但是作者此时已经达到了“忘形”的超脱地步而把人世间的一切(连“日子”)都遗忘得干干净净了,因此,那些富功名、宠辱得失,更已一股脑儿地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在这一瞬间,“时间”似乎已经凝滞了,“空间”也已缩小了,幕天席地,上下古今,只有一个“扣舷独啸”的词人形象充塞于画面之中……
[知识点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