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第一章>>会计的发展历史
  下一页
第一节 会计的发展历史
 
    会计是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
    会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会计”一词在《周礼》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宋代把财政收支分为“元管,新收,已支,现在”四个部分,来计算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方法,到元代传入民间。明初把它概括为“四柱式”一词。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实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期末结存,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具体地算清并交待了经管财务的来龙去脉。明末清初,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用以计算盈亏。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资本及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称为“合龙门”,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清代,产生了“天地合帐”。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记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四柱清册(即按四柱法提出的报表),龙门帐和天地合帐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机构,称为会计制度处。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我国会计工作从此进入法制阶段。1997年5月,我国颁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并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1998年上半年又颁布了《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六个具体会计准则。
 
         
     
  下一页
 
会计的发展历史
会计报告及其使用者
会计的含义
会计职业
会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