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止血
(一)适应证 凡是出血的伤口均需止血。伤口的出血大致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如为较大血管或动脉性出血急救时可先采用指压,必要时应用止血带止血,并尽早改用钳夹、结扎、血管修补或移植等手术方法处理。 (二)用物 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的毛巾、布料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充气止血带、橡皮止血带,但不可用绳索、电线或铁丝等代替。止血钳等专用的止血器械是最可靠的止血方法,但避免盲目钳夹。 (三)止血方法 1. 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 2. 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出血。 ( 1 )头顶部出血 ( 2 )颜面部出血: ( 3 )颈部、面深部、头皮部出血 颈总动脉分出的颈内动脉为脑的重要供血动脉,所以对颈总动脉的压迫止血取慎重态度,并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 ( 4 )头后部出血 ( 5 )肩部、腋部、上臂出血 ( 6 )前臂出血 ( 7 )手掌、手背出血 ( 8 )大腿出血 ( 9 )足部出血 3. 止血带止血法 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时才选用。使用不当会造成更严重的出血或肢体缺血坏死。止血带一定要用衬垫保护局部软组织。 ( 1 )勒紧止血法 ( 2 )绞紧止血法 ( 3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 4 )注意事项 1 )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应尽量靠近伤口。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其有两骨,动脉常走行于两骨之间,所以止血效果差。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 1/3 处,以防损伤桡神经。 2 )使用止血带压力要适当,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适能止血为度。 3 )止血带下加衬垫,切忌用绳索或铁丝直接加压。 4 )应有明显标记,记上使用止血带时间并迅速转送。 5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 3 小时,并应每 30 分钟至 1 小时松止血带 1 次。 6 )松解止血带前,要先补充血容量,做好纠正休克和止血用器材的准备。 4. 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5. 填塞止血法 一般只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等处难以一般加压包扎的较大出血,或清创时去除填塞的敷料时可能发生再次大出血。 6. 结扎止血法 适用于能清楚地见到喷血血管断端的止血。
(一)适应证
凡是出血的伤口均需止血。伤口的出血大致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如为较大血管或动脉性出血急救时可先采用指压,必要时应用止血带止血,并尽早改用钳夹、结扎、血管修补或移植等手术方法处理。
(二)用物
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的毛巾、布料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充气止血带、橡皮止血带,但不可用绳索、电线或铁丝等代替。止血钳等专用的止血器械是最可靠的止血方法,但避免盲目钳夹。
(三)止血方法
1. 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
2. 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出血。
( 1 )头顶部出血
( 2 )颜面部出血:
( 3 )颈部、面深部、头皮部出血 颈总动脉分出的颈内动脉为脑的重要供血动脉,所以对颈总动脉的压迫止血取慎重态度,并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
( 4 )头后部出血
( 5 )肩部、腋部、上臂出血
( 6 )前臂出血
( 7 )手掌、手背出血
( 8 )大腿出血
( 9 )足部出血
3. 止血带止血法
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时才选用。使用不当会造成更严重的出血或肢体缺血坏死。止血带一定要用衬垫保护局部软组织。
( 1 )勒紧止血法
( 2 )绞紧止血法
( 3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 4 )注意事项
1 )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应尽量靠近伤口。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其有两骨,动脉常走行于两骨之间,所以止血效果差。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 1/3 处,以防损伤桡神经。
2 )使用止血带压力要适当,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适能止血为度。
3 )止血带下加衬垫,切忌用绳索或铁丝直接加压。
4 )应有明显标记,记上使用止血带时间并迅速转送。
5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 3 小时,并应每 30 分钟至 1 小时松止血带 1 次。
6 )松解止血带前,要先补充血容量,做好纠正休克和止血用器材的准备。
4. 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5. 填塞止血法 一般只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等处难以一般加压包扎的较大出血,或清创时去除填塞的敷料时可能发生再次大出血。
6. 结扎止血法 适用于能清楚地见到喷血血管断端的止血。
二、包扎
(一)适应证 体表各部位的伤口除采用暴露疗法者,一般均需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及减轻疼痛等。 (二)用物 卷轴绷带或三角巾(某些特殊部位可用多头绷带或丁字带)、无菌纱布。在急救情况下,如无绷带或纱布,可用洁净的毛巾、衣服、被单等代替。 (三)方法 1. 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 ( 1 )环形包扎法:此法用于绷带包扎开始与结束时,固定带端及包扎颈、腕、胸、腹等粗细相等的部位的小伤口。 ( 2 )蛇形包扎法:适用于需由一处迅速延伸至另一处时,或作简单的固定。夹板固定多用此法。 ( 3 )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等。 ( 4 )螺旋反折包扎法(折转法):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注意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 ( 5 )“ 8 ”字形包扎法: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等部位,应用范围较广。 ( 6 )回返包扎法:多用来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或截肢残端。头部外伤的帽式包扎法就采用此法。 2. 三角巾包扎法 ( 1 )头面部包扎 1 )头顶部包扎 2 )风帽式包扎法 3 )下颌部包扎法 4 )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 2 )肩、胸背部包扎 1 )燕尾巾包扎单肩 2 )燕尾巾包扎双肩 3 )三角巾包扎胸部 4 )燕尾巾包扎胸部 ( 3 )腹、臀部包扎 1 )燕尾巾包扎腹(臀)部 2 )三角巾包扎腹(臀)部 ( 4 )四肢包扎 1 )三角巾包扎上肢 2 )三角巾包扎手、足 3 )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足部 4 )三角巾包扎膝、肘关节 (四)注意事项 ①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用绷带等。操作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 ② 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动。 ③ 包扎时要使病人的位置保持舒适。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 ④ 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等。 ⑤ 包扎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的回流。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⑥ 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时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⑦ 防止滑脱,绷带包扎要求在活动肢体时不应滑脱。防止方法是在开始缠绕时将绷带头压好,然后在缠绕。如需续加绷带,就将两端重叠 6cm 。 ⑧ 包扎四肢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⑨ 不要用潮湿的绷带,因干后收缩可能造成过紧。
体表各部位的伤口除采用暴露疗法者,一般均需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及减轻疼痛等。
卷轴绷带或三角巾(某些特殊部位可用多头绷带或丁字带)、无菌纱布。在急救情况下,如无绷带或纱布,可用洁净的毛巾、衣服、被单等代替。
(三)方法
1. 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
( 1 )环形包扎法:此法用于绷带包扎开始与结束时,固定带端及包扎颈、腕、胸、腹等粗细相等的部位的小伤口。
( 2 )蛇形包扎法:适用于需由一处迅速延伸至另一处时,或作简单的固定。夹板固定多用此法。
( 3 )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等。
( 4 )螺旋反折包扎法(折转法):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注意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
( 5 )“ 8 ”字形包扎法: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等部位,应用范围较广。
( 6 )回返包扎法:多用来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或截肢残端。头部外伤的帽式包扎法就采用此法。
2. 三角巾包扎法
( 1 )头面部包扎
1 )头顶部包扎
2 )风帽式包扎法
3 )下颌部包扎法
4 )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 2 )肩、胸背部包扎
1 )燕尾巾包扎单肩
2 )燕尾巾包扎双肩
3 )三角巾包扎胸部
4 )燕尾巾包扎胸部
( 3 )腹、臀部包扎
1 )燕尾巾包扎腹(臀)部
2 )三角巾包扎腹(臀)部
( 4 )四肢包扎
1 )三角巾包扎上肢
2 )三角巾包扎手、足
3 )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足部
4 )三角巾包扎膝、肘关节
(四)注意事项
①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用绷带等。操作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 ② 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动。 ③ 包扎时要使病人的位置保持舒适。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 ④ 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等。 ⑤ 包扎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的回流。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⑥ 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时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⑦ 防止滑脱,绷带包扎要求在活动肢体时不应滑脱。防止方法是在开始缠绕时将绷带头压好,然后在缠绕。如需续加绷带,就将两端重叠 6cm 。 ⑧ 包扎四肢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⑨ 不要用潮湿的绷带,因干后收缩可能造成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