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固定

(一)适应证

    所有的四肢骨折均应进行固定,脊椎损伤和骨盆骨折在急救中应相对固定。 固定的目的 在于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从而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等因摩擦而损伤血管、神经乃至重要脏器;固定也利于防治休克,便于伤员的搬运。

(二)用物

    夹板,在抢救现场还可因地制宜选用竹板、木棒、镐把、枪托等代替。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借助病人的健侧肢体或躯干进行临时固定。另备纱布或毛巾、衣物、绷带、三角巾等。

(三)骨折临时固定法

1. 锁骨骨折

2. 肱骨骨折

3. 前臂骨折

4. 大腿骨折

5. 小腿骨折

6. 脊柱骨折

(四)注意事项

① 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如有休克,应先行抗休克处理。
② 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
③ 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向适应,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
④ 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垫棉花或其他物品,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出部位和悬空部位应加厚衬垫,防止受压或固定不妥。
⑤ 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浮肿或青紫,说明血运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
⑥ 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

四、搬运

(一)基本原则

现场搬运伤员的基本原则是及时、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负伤。

(二)搬运方法

1. 担架搬运法

( 1 )担架的种类

帆布担架 绳索担架 被服担架 板式担架 铲式担架 四轮担架

( 2 )担架搬运的要领:

    由 3~4 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向后,足部向前,这样后面抬担架的人,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变化;抬担架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前面的开左脚,后面的开右脚,平稳前进;向高处抬时(如过台阶、过桥、上桥),前面的人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则相反。

2. 徒手搬运法

( 1 )单人搬运:扶持法 抱持法(背负法 )

( 2 )双人搬运法:椅托式 拉车式 平抱或平抬法

( 3 )三人搬运或多人搬运

(三)特殊伤员的搬运方法

1. 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

2. 昏迷伤员

3. 骨盆损伤的伤员

4. 脊柱损伤的伤员

5. 身体带有刺入物的伤员

 

 

 

Design © 2004  远程教育学院 claud & jywlxm jili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