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文 精 讲: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   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文章主旨]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短论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着重分析了人怎样才能成才,才能担负重大使命。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培养出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意志,也才有担负重大使命的素质与能力。

 

 [结构层次]

 

在论证的过程中,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从开头到“百里奚举于市”,文章用例证法,列举历史上的名人如舜、傅说等六人的事迹,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从他们成长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经历了磨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部分主要是提出观点,即人的成长需要逆境的磨炼。

第二个层次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国恒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磨炼对人成长的作用。从正面看,历经磨炼,能够增加人的毅力;从反面看,遭受挫折、失败,以后就会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是同样的道理。在这里,作者由做人引申到治国,进一步阐述了磨炼对做人、治国的重要性。

第三个层次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前两层铺垫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发人深省,使人警醒。

从论证方法上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即用若干个别事物来证明观点的方法。归纳法的论据是一系列个别性事例,然后从事例中概括论点。本文开头就举舜、傅说等六人成长的事迹为例,,从他们成长经历中引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观点,并进而提出“生于忧患”的结论。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结论中,“生于忧患”是全文论证的重点所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知识点讲解]

 

论语·季氏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章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论语·阳货     孟子·公孙丑     孟子·滕文公     孟子·尽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