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络课程--护理管理学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步进教学 ->第九章 护理质量标准管理 -> 第三节 护理质量考核评价
第三节 护量质量考核评价
一、护理人员的质量评价
  (一)素质质量:要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素质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基本素质。
  (二)行为质量:主要是对护理服务的行为质量进行评价。
  (三)结果质量:是对护理服务结果的评价。对护理活动、服务效果的评定、对工作绩效的评定
均属于此范围。
二、临床护理活动的质量评价
  (一)基础质量评价
    1、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2、护理单元设施。
    3、仪器。设备齐全,性能完好。
    4、护理人员数量、质量、资格符合要求。
    5、环境。安全、清洁、整齐、设施齐全。
    6、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二)环节质量评价
    1、主要评价内容
      (1)开展整体护理情况。
      (2)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数量及质量。
      (3)执行医嘱准确率、临时医嘱及时执行。
      (4)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
      (5)是否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主动护理。
      (6)与后勤及医技部门的协调关系情况。
    2、环节质量常用定量评价指标
      (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2)基础护理合格率。
      (3)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
      (4)各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
      (5)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三)终末质量评价

  是评价护理活动的最终效果,指每个病人最后的护理结果、或成批病人的护理结果质量评价。护
理程序的最后效果评价也属于终末质量评价。
三、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
(一)差错事故的概念及评定标准
    1、[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
、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 医疗事故分级

   一级事故:是指因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是指直接造成病人严重残废或严重功能障碍,导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
        理者。
   三级事故:系指损伤病人组织器官或肢体,造成病人残废或功能障碍,以致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者。
     2、护理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 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
低而发生护理过失,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给病人造成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严重
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

   ▲护理差错分级

   一般差错未对病人造成影响,或对病人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过失。
   严重差错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二)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1、一般差错标准
      (1)各项护理工作违反操作规程,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尚未造成后果。
      (2)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医学术语不当,项目填写不全,不签全名,尚无不良影响。
      (3)标本留置不及时,尚未影响诊断治疗。
      (4)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打错针、发错药,未发生任何反应,无不良后果。
      (5)各种检查前准备未达要求,尚未影响诊断。
      (6)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漏,面积达3cm×3cm以下者。
    2、严重差错标准
      (1)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发错药、打错针,给病人增加痛苦者。
      (2)护理不周发生Ⅱ°褥疮。
      (3)实施热敷造成Ⅱ°烫伤,面积不超过体表0.2%者。
      (4)未进行术前准备或术前准备不合格,而至推迟手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5)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6)监护失误,引流不畅,未及时发现,影响治疗;或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影响诊断
治疗。
      (7)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渗外漏,面积达3cm×3cm以上或有局部坏死者。

  (三)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各科室要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
果。护士长要及时上报。
  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等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准备鉴定。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
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告,提高护理人员的警惕性,并提出防范措
施。
四、临床护理服务评价程序
  (一)制定质量评价标准
    1、标准要求:
      ① 具体;
      ② 条件适当,有一定先进性和约束力;
      ③ 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④ 易于评价具有可衡量性。
    2、做法:
      ① 产生标准;
      ② 确定有关的评价信息;
      ③ 决定信息收集的方法、途径。
  (二)收集信息
    1、途径:
      ① 建立汇报统计制度。
      ② 制定质量检查制度。
    2、做法:
      ① 收集信息,通过检查获得护理工作水平信息;
      ② 对照标准评价分析信息;
      ③ 制作质量管理图表,以反映出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护理单位质量控制的趋势,进行
信息反馈及评价。

  (三)纠正偏差

  将执行结果与标准对照后,找出差距,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求提高工作数量
与质量。
五、评价的组织工作
  (一)建立护理质量监控网络
  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控组织为中心,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控制组织机构。
  (二)评价中注意事项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 email我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