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 的管壁也具有典型的四层基本结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绒毛及肠腺是与小肠功能相适应的特殊结构。
在距幽门2~5cm处的小肠壁上开始出现环形皱襞。在十二指肠远侧部及空肠近侧部最发达,以下逐渐减少且变小,近回肠的中部消失。粘膜表面可见许多细小的突起,称肠绒毛,绒毛根部的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形成肠腺。绒毛及肠腺的上皮相连续,肠腺直接开口于肠腔。
概念:
肠绒毛:小肠黏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
环行皱襞:小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环行皱襞。
(一) 肠绒毛
十二指肠的绒毛呈叶状,空肠的如指状,回肠的则细短。
1.上皮 覆盖绒毛的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包括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1) 吸收细胞:高柱状,核椭圆形,近细胞基底部。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纹状缘,电镜下即为密集排列的微绒毛。微绒毛表面的细胞衣较厚,其中含有磷脂酶、双糖酶及氨基肽酶等,有助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微绒毛内有纵行的微丝,它下延至细胞顶端的终末网。顶部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细胞基部粗面内质网丰富。细胞侧面与相邻吸收细胞形成连接复合体,但相邻细胞侧面近基底部则有较大间隙。
(2) 杯状细胞:散在于吸收细胞之间,分泌粘液,对粘膜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固有层 为绒毛中轴,由细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较多的淋巴组织、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成分,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点击看大图11_12 肠绒毛

(二) 肠腺
结构:是小肠上皮在绒毛根部下陷至固有层而形成的管状腺,开口于相邻绒毛之间。构成肠腺的细胞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干细胞、paneth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与绒毛上皮细胞相同。

点击看大图11_13 肠腺

干细胞,位于肠腺的下半部,夹在其他细胞之间。此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从肠腺下部向绒毛顶端迁移以补充绒毛顶端脱落的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胞体呈锥体形,三、五成群,位于肠腺基底部。细胞顶端充满嗜酸性颗粒。电镜观察,此种细胞具有典型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特点。颗粒内含有锌、肽酶及溶菌酶等。溶菌酶能溶解细胞壁。颗粒内还含有防御素,释放后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在十二指肠除含有普通肠腺外,粘膜下层还含有分支管泡状的十二指肠腺。它是一种粘液腺,腺细胞可以产生中性糖蛋白及碳酸氢盐,可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及胰液的侵蚀。
十二指肠及空肠的固有层内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回肠内多聚集形成较大的集合淋巴小结。小的淋巴小结仅位于固有层,大的淋巴小结可突向表面并穿过粘膜肌到达粘膜下层,此处绒毛少而短,甚至消失。

点击看大图11_14 十二指肠黏膜
点击看大图11_15 空肠黏膜
11_16 回肠黏膜

(三)小肠的吸收
小肠皱襞、绒毛和吸收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可使小肠吸收表面积扩大600多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被肠液、胰液及胆汁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和单糖,经小肠吸收细胞主动运输到细胞基底面或侧面,然后进入血液。大部分脂肪形成乳糜微粒,排入细胞侧面的间隙中,再进入中央乳糜管。

上一章】【下一章】【上一节】【下一节】 选择小节 【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