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耳

耳是位听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接收和传导声波;内耳感受位置觉和听觉。
(一) 外耳

点击看大图14_16 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1.耳廓 由弹性软骨板及周围的皮肤构成。
2.外耳道 是一条弯曲的管道,表面覆以很薄的皮肤。皮肤中有一种变态的汗腺,叫盯聍腺,与皮脂腺共同开口于毛囊。盯聍腺细胞的分泌物与脱落的上皮混合形成盯聍(耳垢)。
3.鼓膜 位于外耳道底部,为一卵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与中耳隔开。鼓膜外面覆以复层扁平上皮,与外耳道的表皮相延续,内面覆以单层扁平上皮,中间为结缔组织。

(二)中耳

1.鼓室 为一不规则的腔,内有3块听小骨。腔面及听小骨表面均衬以粘膜,由单层扁平上皮及固有层的结缔组织组成。
2.咽鼓管 是鼓室与咽腔间的连通管道。管壁分前2/3的软骨部和后1/3的骨部。粘膜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有混合腺和淋巴细胞。咽部炎症可经此管蔓延至中耳。

(三)内耳
内耳形态不规则,构造极复杂,称迷路,位于颈骨岩部中,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
1.骨迷路 系颞骨岩部内不规则的腔隙和隧道,腔面覆以骨膜。膜迷路悬于骨迷路内,两者之间为外淋巴间隙;内充满外淋巴。
(1)骨性半规管:分为上、后、外侧三个半规管,互成直角。各半规管两端均与前庭相连,一端膨大为壶腹。上与后半规管相对的一端合并为一个总脚,故三个半规管共有五个孔开口于前庭。

(2)前庭:是骨迷路中间扩大的部分,其后外侧与三个半规管相通,前内侧与耳蜗相连。前庭与中耳之间有薄层骨质相隔,上面有两个孔,即前庭的卵圆窗和蜗底的圆窗。

(3)耳蜗:形如蜗牛壳,中央系一锥体形骨质的蜗轴,其中含有螺旋神经节及蜗神经。人的骨性耳蜗管绕蜗轴两周半。从蜗轴向周围伸出螺旋状的骨片,称骨螺旋板,耳蜗外侧壁的骨膜增厚形成螺旋韧带,韧带向骨螺旋板突出形成膜螺旋板又称基底膜,与骨螺旋板相连。在通过蜗轴的垂直切片上,骨蜗管被膜蜗管横向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前庭阶,与前庭相连通;下方为鼓室阶,借圆窗与鼓室相隔,中间为三角形的蜗管。前庭阶与鼓室阶内充满外淋巴,两阶在蜗顶借蜗孔彼此相通。

2.膜迷路 是一系列的膜性管和囊,悬于骨迷路内。骨性半规管内有膜性半规管,前庭内有球囊和椭圆囊,耳蜗内有蜗管。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它主要由蜗管外侧壁的血管纹产生,而由连于球囊与椭圆囊之间的y形的内淋巴导管及其末端膨大的内淋巴囊通入硬膜下隙被吸收。
膜性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壁的结构基本相同,均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
膜性半规管在壶腹的一部分粘膜增厚,突向腔内形成横行的嵴状隆起,嵴的长径与半规管的长径相垂直,称壶腹嵴。
在球囊的前内侧壁和椭圆囊内侧壁的前上方,各有一圆斑状粘膜增厚区,分别称为球囊斑和椭圆囊斑。
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都是位觉斑。

(1) 壶腹嵴:由特化的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1) 结构
① 上皮:由两种细胞组成。
a.支持细胞:呈高柱状,基部较宽位于基膜上,游离面有微绒毛,顶部胞质内有分泌颗粒,能分泌糖蛋白,形成胶质的壶腹帽,覆盖于嵴的表面。
b.毛细胞:为感觉细胞,夹于支持细胞之间,基部不达基膜。毛细胞顶部的纤毛插入壶腹帽中。毛细胞基部还与神经纤维形成突触。
② 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增厚形成嵴状隆起。

点击看大图14_17 壶腹嵴

2) 功能: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2)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1)结构:上皮由支持细胞和两种类型的毛细胞组成。毛细胞顶端有少而短的静纤毛。在椭圆囊斑内,毛细胞上的动纤毛均朝向斑的中心排列,而球囊斑上的则相反,动纤毛则远离中心排列。斑的表面有耳石膜,毛也伸入其中。在耳石膜表面附有耳石。

点击看大图14_18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2)功能:两个囊斑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以及头部静止时的位置。

(3) 蜗管与螺旋器:蜗管在横切面上呈三角形,由上、外和下侧三个壁构成。

点击看大图14_19 蜗管

上壁为前庭膜,与前庭阶相隔,膜的两面衬以单层扁平上皮。中间为薄层结缔组织。
外侧壁为螺旋韧带,由耳蜗外侧壁的骨膜增厚而成。表面被覆复层柱状上皮,上皮内含有自固有层伸入的毛细血管,故称此上皮为血管纹,由它分泌内淋巴。
下壁是由内侧的骨性螺旋板和外侧的膜性螺旋板(基底膜)构成,与鼓室阶相隔。基底膜的鼓室面衬有单层扁平上皮。中间层含有听弦,自内向外呈放射状走行,位于蜗底的较短、较细,越向蜗顶则逐渐增长变粗,振动频率也随之降低,因此,近蜗底部共振频率高。越近蜗顶其共振频率越低。蜗管下壁的上皮分化为螺旋器。
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上皮也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点击看大图14_20 螺旋器

1)支持细胞:形态多样,种类较多,主要有两种:
①柱细胞,位于螺旋器的中央,排成两行,内侧为内柱细胞,外侧为外柱。内、外柱细胞的底部较宽,含胞核,位于基底膜上,中段较细相互分离而形成一角形的内隧道,内、外柱细胞的顶部形成方形头板,互相镶嵌。柱细胞的胞质富力丝,起支持作用。
②指细胞,分内指细胞和外指细胞两种。内指细胞为一列,位于内柱细胞的内侧。外指细胞为3~4列,位于外柱细胞的外侧。指细胞为高柱状,底部位于基底膜上,胞核位于此部,顶部伸出一细长的指状突起,突起顶部相互连接形成一网膜状。指细胞内也富含张力丝,具有支托毛细胞的作用。
2)毛细胞:分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两种:内毛细胞为一列,胞体呈烧瓶形,坐落在内指细胞的胞体上,内毛细胞的游离面有静纤毛,略呈“u”形排列。外毛细胞为3-4列,胞体呈圆柱形,坐落在外指细胞的胞体上,顶端从指细胞的指状突起形成的网孔中伸出,游离面的静纤毛呈“w”形排列。

点击看大图14_21 螺旋器的表面观

蜗轴内螺旋神经节中的双极神经元的周围突穿过内隧道,其末梢分支与毛细胞的基部形成突触,尚有传出神经的末梢与毛细胞形成突触。
骨性螺旋板的骨膜增厚,突向蜗管内形成螺旋缘,该缘表面的细胞分泌形成一盖膜,覆盖于螺旋器的上方,毛细胞的毛与盖膜紧密相贴,毛的顶端埋植在胶质膜中。

上一章】【下一章】【上一节】 选择小节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