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肾上腺


肾上腺呈新月状覆盖在两肾的上极,其大小和重量随年龄和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
肾上腺表面被有结缔组织被膜,周围有较多脂肪,其中少量结缔组织伴随神经和血管深入肾上腺实质。肾上腺实质由周围的皮质和中央部分的髓质构成。肾上腺皮质约为肾上腺体积的90%,新鲜状态下呈浅黄色;髓质约为肾上腺体积的10%,新鲜状态下呈红色。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在结构、功能和胚胎发育上均为独立存在的两个内分泌腺,皮质来源于中胚层,髓质来源于外胚层。

点击看大图13_6 肾上腺

(一)皮质
根据其位置和内分泌细胞的形状、排列以及功能的不同,由外向内可分为三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1.球状带
(1)结构:位于肾上腺皮质的外层、结缔组织被膜下方。
此带较薄,染色较暗。细胞呈团状排列,细胞较小,呈多边形,核小染色较深,胞质呈嗜碱性,有少量脂滴。电镜下在胞质内可见到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的线粒体和脂滴。另外,还有少量的粗面内质网、golg4复合体、小泡和游离核糖体。细胞团之间有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2)功能:球状带细胞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其主要成分为醛固酮,使血中na+升高,k+下降。

2.束状带
(1)结构:位于球状带的深层,此层最厚。
细胞排列呈单排或2~3个细胞并排的细胞索,由深部向浅部呈放射状排列。束状带细胞较大,呈多边形,细胞质内充满了大的脂滴,线粒体呈圆形、嵴呈管泡状。大量的滑面内质网围绕在脂滴和线粒体周围。此结构特点极有利于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由于此带内分泌细胞内有大量脂滴,脂滴在制片中被溶掉,故染色较浅,酷似海绵。细胞间有较多的缝隙连接,以利于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点击看大图13_7 束状带细胞的超微结构

(2)功能:束状带细胞主要产生糖皮质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糖异生),并对机体免疫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网状带
结构:位于皮质的最深层。
细胞排列成索状,细胞索互相连接成网。网眼内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此带细胞较束状带小,胞核也小,胞质内脂滴亦少而小,但有较多的脂褐素颗粒,且随年龄而增多。
(2)功能:网状带细胞主要产生雄激素,也可以产生少量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

(二)髓质

13_8 髓质

(1)结构:肾上腺髓质位于肾上腺的中央,主要由髓质细胞组成。
髓质细胞排列成索状,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成束的无髓神经纤维和少量单个或成簇的交感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体积大,核圆,核仁明显。
髓质细胞呈多边形,胞质嗜碱性。用铬盐处理的标本,胞质内可见棕黄色颗粒,故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电镜下,见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golgi复合体和膜包分泌颗粒。
(2)分类:根据分泌颗粒内所含激素的不同,髓质细胞又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3)功能:肾上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三)肾上腺伪血管分布
肾上腺的血液供应丰富。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分支进入被膜下形成血管丛。其中大部分分支进入皮质内各带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继而进人髓质;还有一部分为髓质小动脉,在皮质内不分支直接进入髓质。皮质与髓质窦状毛细血管相连。在髓质中央汇合成一条中央静脉出肾上腺。中央静脉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厚薄不一,环形肌少,有很厚的纵行平滑肌束。此结构特点可能具有防止高浓度的肾上腺激素对血管缩窄的作用,以利于激素的运送。从上述血管的走行可以看出,肾上腺大部分血液均经皮质再到髓质,因此进入髓质的血液中含有丰富的皮质激素,其中糖皮质激素有激活肾上腺素细胞内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成为肾上腺素。由此可见,肾上腺皮质对髓质细胞的激素生成有很大影响。

上一章】【下一章】【上一节】【下一节】 选择小节 【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