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3.7 区域性土的主要特征
区域性土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性质的土,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包括淤泥类土、膨胀土、红土、黄土类土、人工填土、冻土。
1. 淤泥类土(软土)
高孔隙比、饱水、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孔隙比常见值为1.0~2.0;液限一般为40%
~60%,饱和度一般>90%,天然含水率多为50~70%。 未扰动时,处于软塑状态,一经扰动,结构 破坏,处于流动状态。
透水性极弱:一般垂直方向地渗透系数较水平方向小些。
高压缩性:a1~2一般为0.7~1.5Mpa-1,且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
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
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2. 膨胀土
膨胀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都较大:液限为40%~68%,塑限为17%~35%,塑性指数为18~33。膨胀土的饱和度一般较大,常在80%以上,天然含水率较小,17%~30%。
3. 红土
液限大,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强度较高,且变化范围大;膨胀性弱,但某些土具有明显收缩性,浸水后强度降低。
红粘土具有这些特殊性质,是与其生成环境及其相应的组成物质有关。
形成条件:湿热气候下,富含较多粘粒和铁铝氧化物胶结的红色粘性土。
4. 黄土类土
包括老黄土、新黄土和新近堆积黄土;成因为风积、冲积、洪积、坡积和冰水沉积等。
特点:塑性较弱;含水较少;压实程度很差,孔隙较大;抗水性弱,遇水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量明显;透水性较强;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5. 人工填土
性质很不均匀,分布和厚度变化上缺乏规律性;物质成分异常复杂。有天然土颗粒,有砖瓦碎片和石块,以及人类活动和生产所抛弃的各种垃圾;是一种欠压密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孔隙比很大。往往具有浸水湿陷性。
6. 冻土
寒冷地区,气温在零下时,土中液态水冻结为冰,冰胶结了土粒,形成一种特殊联结的土,成为冻土。又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冻胀率:冻结后土体膨胀体积与未冻结土体体积的百分比。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上一页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