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基变形计算
6.3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二、地基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
一维压缩基本课题
均匀土层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压缩变形与孔隙比间存在如下关系

前式可改写成

其中, a—压缩系数;
mv—体积压缩系数;
Es—压缩模量;
H—土层厚度;
A—附加应力面积。
分层总和法
原理:分别计算基础中心下地基各分层土的压缩变形量si,然后累加起来,即

式中,n 为计算深度范围内土的分层数。
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
1 选择沉降计算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选择若干计算点;求出基底附加压力的大小和分布;选择沉降计算点的位置(通常为基础的中心点)。
2 地基分层。天然土层的交界面和地下水位面必为分层面,在同一类土层中分层厚度不宜过大。一般取分层厚hi≤0.4b或hi=1~2m,b为基础宽度。
3 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自重应力sc (从地面起算),并绘出它的分布曲线。
4 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附加应力sz,绘出分布曲线,取sz =0.2sc (中、低压缩性土)或sz=0.1sc(高压缩性土)处的土层深度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5 求出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pci和平均附加应力Dpi。

6 计算各分层土的压缩量Dsi。认为各分层土都是在侧限下压力从p1增加到p2所产生的变形量si。
7 计算基础各点的沉降量。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上一页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