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学信息|| ||步进教学|| ||自测练习|| ||电子教案|| ||视频点播|| ||考试样卷||    >   >> *
○-自测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何谓精神发育迟滞? 
何谓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常见的脑器质性综合征有哪些?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何诊断?
何谓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常见的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哪些疾病?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哪些临床特点及表现?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有哪些精神疾病需药物治疗?
精神疾病药物分类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抗精神疾病药物的适应症有哪些?
  • 何谓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18岁以前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社会心理等各种原因引起、临床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 何谓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脑部有组织形态方面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原因包括有脑组织的变性、细菌及病毒的感染、外伤、肿瘤和癫痫等。本组疾病包括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阿尔采末氏病、多发梗塞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等。
  • 常见的脑器质性综合征有哪些?
        急性脑病综合征:由于急性、弥漫性、暂时性脑部病变所引起,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程持续时间较短,病变可逆转,预后较好。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 以意识清晰度减低及谵妄为主。表现为感知觉清晰度减低,注意不集中,思维迟钝,理解力、判断力均减低,情感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定向困难,严重时发生谵妄,出现幻觉、妄想等。情绪障碍 早期可表现为焦虑、抑郁、易激若;病情加重时,表现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吵闹不安、甚或表现为冲动行为。精神障碍 病人在谵妄状态下,可出现幻觉妄想表现。此时可影响病人的认知、情感、记忆、感知以及思维功能。
        急性脑病综合征原因主要与急性中毒、感染、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脑外伤等诸多因素有关。
    慢性脑病综合征:以遗忘综合征、人格改变、痴呆综合征为主。遗忘综合征 由脑部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遗忘为主要特征。如对近期接触的人名、数字、经过的地点、从事过的事物极易遗忘,而远期遗忘及认知障碍不明显。
        其主要原因为酒中毒、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缺氧、一氧化碳中毒、脑炎、肿瘤等脑器质性痴呆综合征的最多原因是阿尔采末氏病。该病病理改变是以大脑弥漫性萎缩和神经细胞变性为主,所以它的临床改变就显得更为突出。此外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部感染也是常见原因。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何诊断?                                            【↑TOP 
        详细收集病史 包括发热、感染、接触的化学物质等。
    精神检查 包括意识、智能、定向、计算力、理解力、记忆力,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人格改变等。
        躯体检查 包括神经系统的定位检查,病理反射,肌力,共济平衡,眼底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生化学检查等,均有助于进行诊断。
        特殊检查 包括头颅X线、头部CT、核磁共振、ECT、韦氏智力测验(WAIS)、H.R.成套
    神经心理学测定等。
  • 何谓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或障碍影响脑功能变化所致的精神障碍,又称体因性精神病或症状性精神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症状(脑衰弱综合征)或行为障碍等。
  • 常见的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哪些疾病?
        常见的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营养缺乏和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等多种疾病。
  •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哪些临床特点及表现?                               【↑TOP
    临床特点 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大致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共同特点:
    (一) 精神症状一般多发生于躯体疾病高峰期,亦偶有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些患者精神症状的出现先于其它系统症状的出现。
    (二) 精神症状多与躯体疾病高峰期,即躯体疾病严重时精神症状明显,待躯体疾病好转后精神症状亦减轻。
    (三) 精神症状多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以及随着躯体症状的轻重而多变。
    (四) 病程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状况及处理是否得当。一般精神障碍持续的时间较短,预后较好,但如患者曾经长期陷入昏迷,可遗留人格改变或智力减退。
    (五)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除表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外,多伴有躯体和(或)神经系统的病理体征及实验室的阳性发现。
    临床表现
    (一)脑衰弱综合征 多见于躯体疾病的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患者感到疲倦、虚弱无力、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或脆弱,常伴头部不适如头痛头晕、感觉过敏及躯体不适如出汗、心悸、食欲不振等。此种衰弱状态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恢复。
    (二)急性脑病综合征 多继发于急性躯体疾病或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精神障碍多起病急、症状重、病期短。精神症状多随机体状况的好转而恢复;或随躯体疾病的迁延而转为慢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急性精神病性状态。如感觉迟钝、注意转移、定向障碍、思维不连贯、睡眠障碍、记忆障碍以及恐怖性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器质性木僵等。
    (三)慢性脑病综合征 主要由躯体疾病引起或发生于躯体疾病之后。可由急性脑病综合征迁延而来,也可缓慢发病,不伴有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类精神分裂症状态;抑郁状态;类躁狂状态;人格改变;智能障碍等。
  •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TOP
        躯体性精神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其它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 精神疾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手术外科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多方面治疗。目前在整个治疗中尚以药物治疗为主。
  • 有哪些精神疾病需药物治疗?
        精神疾病需要药物治疗的疾病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症状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等的治疗。
  • 精神疾病药物分类有哪些?
    1、 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
    2、 抗抑郁药 主要用于抑郁症以及伴有抑郁情绪的各类疾病。
    3、 抗躁狂药 主要用于躁狂症以及伴有兴奋躁动的各类疾病。
    4、 抗焦虑药 主要用于各类伴有紧张、焦虑及失眠的病人。
  • 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TOP
    1、 枢神经系统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由于本身的神经阻制机制,可产生安定和镇静作用;镇吐作用;降低体温作用。 药物的安定作用引起感觉域值增高,兴奋性降低而不引起大脑皮质的明显抑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病人可以表现安定和嗜睡,精神活动缓慢等。从而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抗精神药物与镇静药物同用,可以引起过镇静。
    2、心血管系统作用
       此类药物可通过直接作用与中枢及外周血管或植物神经系统,抑制血压调节中枢,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电改变、体位性低血压等。
    3、内分泌和代谢作用
       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催乳素脱抑制,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同时影响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减少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酮、促肾上腺激素、生长激素含量。导致病人出现泌乳、巨大乳房、阳痿、性欲减低、月经失调、生长缓慢等。
    4、植物神经系统作用
       因此类药物有对外周M胆碱能、а-肾上腺素能的阻制作用,故可引起口干、便秘、扩瞳、视物模糊、多汗、胃液减少、肠蠕动缓慢、尿潴留等。
  • 抗精神疾病药物的适应症有哪些?
        适应症 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其它精神障碍等。
  • 抗精神疾病药物的禁忌症有哪些?                                           ↑TOP
        禁忌症 为严重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急性肝功能不全、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系统抑制或昏迷、高热、血液病、药物过敏等。老人、儿童、孕妇慎用。
  • 抗精神疾病药物的用药方法有哪些特殊选择?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病人的个体特点、年龄、躯体情况、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选择。对于急性发病、兴奋躁动、幻觉妄想者选择氯丙嗪、奋乃进、氟哌啶醇、氯氮平;缓慢发病、临床以淡漠退缩宜用三氟拉嗪;伴有抑郁情绪宜选择舒比利、太尔登、氟奋乃静;年老体弱及儿童宜用维思通;脑器质性精神病宜用奋乃静;症状性精神病宜用氟哌啶醇;拒药者可选择五氟利多;维持用药者可用安度利可、氟奋乃静喹酸酯、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 抗精神病药物常出现哪些副作用及如何处理?
        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的过程中,初应注意到药物的疗效外,还应主意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有:
    1、锥体外系副反应 是抗精神病药在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临床统计其发生率为25%-60%左右,发生的时间多在用药3-4周,最早可在0.5—48小时出现,其中以含氟类化合物药物发生较多,如氟奋乃静、三氟拉嗪、五氟利多等。而氯氮平、舒比利、太尔登、维思通等反应相对较轻。
    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四种表现形式:
    急性肌张力障碍 发生率约为12%,多数病例是在药物治疗后数日内发生。以青年男性病人居多。表现为局部肌群的持续强直性收缩即扭转痉挛;或咽肌痉挛;动眼危相等。表现突然斜颈、吐舌、面肌痉挛、角弓反张、吞咽困难、窒息、双眼上翻等。治疗用东莨菪碱0.3mg、苯海拉明25mg、安定10mg或异丙嗪50mg肌注,可迅速缓解。如反复发作,则需换药。
    震颤麻痹综合征 其发生率为13-40%,常在用药早期发生,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唇舌和四肢震颤、面具脸、慌张步态、流涎、多汗、皮脂溢出等。可使用抗胆碱药安坦缓解症状。一般剂量位2mg、一日三次口服。
    静坐不能 发生率位20%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多数病例发生于药物治疗早期。病人主观感到双腿必须来回走动,且无法控制自己的躯体活动,同时伴有焦虑情绪,难以安静。常规服用安定、心得安、安坦可使症状减轻。
    迟发性运动障碍 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有资料报道0.5%,也有报道多达40%者。男女无差异。此副作用源于药物的种类、剂量、个体差异、以及是否长期用药有关。可表现为迟发性运动异常及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小块肌群的肌张力障碍,如吸吮、鼓腮、咀嚼、舔舌、构音不清、进食困难等;后者表现为躯干、肢体的刻板样动作,舞蹈样动做。此不良反应较重,处理较难。主要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主。预防以尽可能的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大量应用,服用药物期间加用维生素E,同时注意观察病人为主。一旦发现应立即减量、换药、停药。治疗时禁用安坦,应使用芬那根口服或肌注,同时应用安定剂来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2、心血管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引起a-肾上腺受体阻滞。表现主要有低血压、心率不齐、严重者可引起猝死。一般表现症状为头晕、眼花、自立性底血压、心慌、心动过速、发生率为30-70%。心电图可有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改变、T波出现切迹、出现QRS波间期延长、室性和房性心动过速、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房颤等。应特别引起注意。
    3、精神方面的症状 大部分病人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最初几天都会出现乏力、嗜睡、 精神不振等过度镇静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都可耐受、好转,症状会逐渐减轻。此外,病人还可表现情绪忧郁、焦虑及严重的缄默、木僵或躁动等症状。当发现这种情况时,主要是要注意与病人原有的精神症状鉴别,从而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
    4、血液学变化 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其中常见的为粒细胞减少症。以氯氮平为多见,发生率为0.1%。
    5、对肝脏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对肝的影响常见的为无黄疸性肝功能障碍。如仅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或乳酸脱氢酶的生高,多为一过性,可自行恢复,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反应程度轻时,可不减药,但要加强保肝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如反应程度较重或引起黄疸,则应立即停药,进行保肝治疗。
    6、对皮肤的副作用 对皮肤的副作用以酚噻嗪类中的氯丙嗪为多见。临床表现为药疹,多在颜面、躯干、四肢出现,尤其在治疗开始时较多,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消失、恢复。有时,再次用药时可能复发。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毫克每日三次即可。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应积极处理。另外,长期大量用药的病人可发生皮肤的色素沉着,多见于暴露部位。无须特殊处理。
    7、对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的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由于对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系统,有较为复杂的作用,常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有女性月经失调、泌乳、性欲降低体重增加、水肿、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等。
    8、恶性综合征 是一种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其死亡率较高。国外统计为12%-20%,可由任何一种抗精神病药引起,而且可以发生在治疗的任何阶段。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症状等。化验检查有白细胞升高,肌球蛋白尿、血清肌酸肌酶、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升高。由于高热、多汗、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终致死亡。此症没有特殊治疗方法,主要靠早期发现,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立即停药、补液、纠正酸中毒、调节电解质紊乱等。抗胆碱药不宜应用,因其影响出汗会导致酸中毒,致使症状加重。
  • 心理治疗在医疗工作中有何意义?                                        ↑TOP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就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治疗者的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对病人施加影响,达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从广义来说,每个医生与病人接触、谈话和检查过程中,都包含着心理治疗的成分。但本文所提到的心理治疗,是指系统地应用医学及心理知识,治疗病人的精神及心理疾病的方法。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有其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心理治疗是处理精神或行为障碍的技巧”;也有人认为“心理治疗是由经过训练者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消除或改变就诊者的病状或异常行为以促进性格的健康发展”。总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需要进行专门训练,而且有一定的适应症,当然也可以通过客观方法来测量它的效果,它也是一项专门性科学技术。但同一种方法对不同受治疗者应用时,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所以,它也是一项包含着技巧和艺术性的工作。
  •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心理治疗因其学派不同,各自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在治疗时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的发生发展;在治疗时,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当配合药物;同时注意到病人的外界环境,家庭背景,工作条件。将诸多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后,提供出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其达到预定目的。
  •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                                               ↑TOP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指采用解释、支鼓励、保证和暗示的技巧,加强病人的防御功能,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减轻焦虑不安情绪的治疗方法。在解释、鼓励、保证和暗示的技巧中,解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合理的解释,可以是病人通过了解病情,增强自信,达到减轻病人的疑虑、恐惧、焦虑、不安情绪。为合理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催眠和暗示是指人们基于某种环境、气氛和情感基础上,对外界某种影响和观念易于接受,称暗示。医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权威、以及治疗能力对病人使用暗示。使病人不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直接自觉地接受医生传给他的信息和观念,并毫无疑问地接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松弛训练 主要用于消除紧张与焦虑情绪,指导病人在遇到严重应急状态时,如何放松自己,并不断训练,使之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
       生物反馈法 借助电子仪器把人体内部生理功能的信息,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显示出来,使病人学会随意 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内脏器官功能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森田疗法 是由日本森田正马倡导的一种方法,主要适应于神经症患者。森田正马认为神经症患者由于对本身症状的注意和尽力试图排除,结果由于精神的交互作用,导致症状更加突出。正确的方法是接受现实,听其自然。具体方法分为四期:静卧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复杂工作实践期。
  • 何谓精神心理的康复?                                                  ↑TOP
        精神心理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和其他措施,对精神心理疾患恢复期者进行反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病人重新参加工作,更好地回归社会的一种治疗措施。
        所谓康复措施是运用可能的手段,尽可能纠正病人的精神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进行真对性的康复训练,时期能够独立做一些工作,并能更好地从返社会。
  • 精神康复的任务有哪些?
        精神障碍康复三项基本原则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系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全面康复是康复的准则和方针,重返社会则为康复的目标和方向。因此,精神康复的任务有:
    1、训练心理社会功能 认真训练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行为技能,辅以适当的维持药物,使残疾者尽可能恢复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最大限度的重建独立生活能力。
    2、改善生活环境的条件 大力调整残疾者的周围环境和社会条件。所调整的周围环境包括医院、社区及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并在服务设施和生活条件上,尽可能照顾到心理社会功能障碍康复的需求。
    3、贯彻支持性心理治疗 在实施各项康复措施时,始终结合有效的心理治疗,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干预,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刺激,努力促进心理康复。
    4、实行社会及家庭干预 动员家庭成员参与社区家庭教育和干预的措施,谋求社会各界层的同情和支持,进一步发挥社会防治康复网络,基层康复队伍的作用。
  • 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措施有哪些?                                             ↑TOP
        恢复期病人的康复训练是为重返社会做准备。因此、所有精神病患者从医院内到医院外,均需接受不同要求的各康复训练,生活行为技能训练,学习行为技能训练及就业行为技能训练等。
    1、 生活行为的技能训练 生活行为的各种技能训练,就是训练患者逐步掌握其生活技能学习行为。就生活技能的水平而言,则有高低之分,较低者为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者乃是“文化娱乐活动”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2、 对于精神障碍者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应根据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方法。对部分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由于他们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有的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则着重训练个人卫生、饮食、衣着等活动,甚至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督促教育。据实践经验,除少数已达到严重衰退缺损者外,大多有效,但必须持之以恒,如一旦放松即可恢复原状。对于其他未达到衰退程度的患者,由于急性期过后伤残留某些精神障碍,表现为被动、对事物不关注等,就应在各方面加以督促和引导。
       为了有效的纠正缺陷和传授新的技能,近来也做了不少探索,如用代币制管理病房,当病人的行为符合要求时,发给筹码,病人可用获得的筹码,换取物品以及个人的需求,包括吸烟、探亲、打电话、进行某些院内娱乐活动等。
      对各类精神障碍者,均需实行社交娱乐方面的技能训练,即“娱乐疗法” 。其目的再于培养社会能力,提高情绪和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因此这是贯彻康复原则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综合性康复的组成部分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因脱离社会而削弱,尤其慢性患者可严重削弱以至丧失,通过生活技能的训练,提高情绪和兴趣,促进身心健康恢复,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式之一。
  • 学习能力的技能训练目的是什么?                                        ↑TOP
      训练的目的是为训练精神障碍者,如何处理和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这对于长期不能回归社会者尤为重要。训练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教育和一般技能学习的培养,故又称教育疗法。
       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如时事教育、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家政教育。家政教育包括洗衣、购物、烹饪、园艺等。通过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促进康复。
    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的内容有哪些?
      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都必须开展作业疗法,即实行劳动作业方面的技能训练,在精神医学的领域内,又简称作业疗法、工疗等,是住院病人的一种重要康复手段。此种训练是为了使精神障碍者,也具有一定的工作就业的行为技能,为从新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尽可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从生活、学习和工作就业三方面看,就业行为更具有实际意义。就业行为训练的内容包括简单作业训练;工艺制作训练;职业性劳动训练三种。
  • 社区康复的意义是什么?                                        ↑TOP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劳动的从新组合、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心理因素增加,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尽管精神疾病的药物解决了部分病人的疾苦,而对于那些较重的衰退病人、各类心理疾病病人,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社区康复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力发展社区精神卫生事业,对精神疾病的防治,促进慢性精神疾病病人的恢复,保障人群心身健康,提高人类心理素质是当前精神心理医务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 如何进行社区康复?                                          【↑TOP
    1、建立精神心理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 我国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专业队伍相对薄弱,远不能适应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需要。目前、急需对各级从事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以他们为主,在基层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有计划地向人群宣传防治精神疾病的知识,减轻心理应激的各种方法,为病人提供及时和足够的医疗照顾,普遍提高人群心理素质,既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又能促进病人的尽快康复。
    2几种社区精神病防治和康复的组织形式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精神障碍的保健机构分散在社区,并与综合性医院、基层卫生保健机构相结合,以利于动员社会和家庭力量开展精神疾病的康复。这一以治疗为主、康复为辅的治疗方向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途径。
    精神卫生工疗站或工疗车间 这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形式,是一类以职业康复为主,进行综合康复的组织。这类工疗站一般由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主办,接受辖区内病情基本稳定有一定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重性精神病人及精神发育迟滞者参加。病人白天在工作站劳动学习,参加文艺体育活动,接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药物维持治疗。晚上和家人共度。病人在工疗站即可以通过劳动得到康复,又可以通过报酬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此种劳动治疗方式是康复工作的重要形式。
    群众性精神病看护小组 对辖内不能来站的病人,则在精神病防治站的指导下,建立群众看护小组,对病人提供帮助。具体工作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督促病人按时按量复药,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关心病人的思想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对于病人周围的人群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同情病人,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对正在发病的病人进行监护,防止病态肇事。
    工矿企业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大中性工厂在许多方面类似社区。可参照社区模式结合工厂特点,成立厂和车间的精神病防治康复领导小组,派出保健医生接受专业训练,开设专科门诊,下车间或采取家庭病床形式,建立工疗组及车间看护网。
    家庭病床 由于我国的精神科机构和床位相对不足,因而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精神病人看病和住院还有一定困难。家庭病床是指精神病人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利因素,促使病人病情好转,社会适应和康复。
    日间医院 这是一种作为回归社会过度的部分住院形式。当病人病情好转,可以不必长期住院,但尚不能适应正常生活时采取的措施。既白天住院,晚上回家。在医院时,医院采取综合性措施,以职业恢复、生活康复、社交健全为目的,旨在创造从返社会的条件。
    夜间医院 这是另一种住院形式,对象为无家可归、家庭不愿意接受或对出院有顾虑的稳定期病人。他们白天去工作,晚上回医院住宿,同时接受治疗。
    康复治疗在病人的恢复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康复治疗的应用,将给精神病人一种独特治疗方式,使病人从新归社会提供极好的基础。因此、在病人疾病恢复后,应不不失时机及时进行。此种治疗的同时,也是精神药物治疗的一个辅助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