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四章 通货紧缩

第二节 通货紧缩的类型及实质
一、通货紧缩的类型

(一)以通货紧缩的后果为标志,通货紧缩可分为危害型通货紧缩和无害型通货紧缩

危害型通货紧缩又称无益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低迷所致的通货紧缩。它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这类通货紧缩不仅降低总体物价水平,而且减少了总产出,极大地损害经济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危机。

无害型通货紧缩又称技术进步型通货紧缩,这种通货紧缩最重要的现象是价格水平下降,但总产出水平增加,它常常是由于技术进步加快,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了产品价格下降所致。其对经济发展是有益的。

(二)通货紧缩以其程度为标志,可分为温和型通货紧缩和严重型通货紧缩

温和型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至-3%之间波动,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轻微的通货紧缩。

严重的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跌破-3%,并且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通货紧缩。

(三)通货紧缩以其成因为标志,可以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结构型通货紧缩、微观效益型通货紧缩、政策失误型通货紧缩

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引起的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供给总量过剩(生产能力过剩)。

结构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严重错位及比例失衡引起的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结构型过剩与市场结构性萎缩。

微观效益下降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引发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现象其生成机理在微观经济。

政策失误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误造成的通货紧缩。

(四)通货紧缩以预期与否为标志,可分为预期型通货紧缩和非预期型通货紧缩

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发生的通货紧缩大都是未被预期的,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发生的通货紧缩多数为预期型的。90年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发生的通货紧缩基本上都是在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之后发生的,是早已被理智的政府和经济界人士所预料的。

二、通货紧缩的本质

通货紧缩是一种逆向扭曲的利益分配关系,其对国家不利,而占有大量货币财富的群体,由于通货紧缩引起的货币升值,而事实上占有比以前更多的财富,国家的财富与利益实际上非均衡、不平等地流入占有货币财富较多的群体手中。这种逆向的利益分配是通过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进行和实现的。

返回顶部

Copyright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