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和管理

第四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一、资金总库法

资金总库是指将各种资金来源汇集成一个资金总库,按照谨慎的安全性原则排列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

选择:安全性第一,盈利性第二。

资金来源 资金运用

活期存款 第一准备

储蓄存款 资金总库 第二准备

定期存款 放款

资本金 证券投资

非存款借入款 固定资产

资产安排顺序的标准:资产的流动性

优点:比较保守,比较安全

缺点:长久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它取得足够收益的基础上,过于保守,可能牺牲利益,保守的做法未必是最安全的。

二、资产分配法

资产分配法就是区别对待不同的资金来源,分别处理,在注重资产的流动性的同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放款和投资的增加盈利。

优点:更注重安全性与盈利性的结合,而非对立。

缺点:损害了部分效率,如活期存款沉淀也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三、缺口管理法

产生于资产负债管理通常被看作是规避利率风险的手段。

利率风险:指当利率变化时银行收益变化的可能性。

缺口:指一家银行所持有的可变利率资产超过可变利率负债的额度。

1.零缺口:即账面收支相抵,在计划内收益的变动最小,无论利率上升或下降,风险都将由不同种类的资产和负债分别承担,相互抵消。

浮动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负债

特点:比较保守。缺点:未必消除利率风险,上下调幅度不一定一致,阻碍银行利润增大,削弱银行竞争力。

2.正缺口:即浮动利率资产和固定利率负债安排的比重大于固定利率资产和浮动利率负债。目的在于使资产收益因利率的上升而增加的数量大于负债成本增加的数量。。

浮动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

条件:能准确预期利率将上涨

3.负缺口:即银行持有的浮动利率负债与固定利率资产的比重大于固定利率负债和浮动利率资产,目的在于在利率下降时,减轻银行的利息负担。

浮动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负债

条件:预期利率下降

四、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监控和管理。它既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自身的一种业务管理方式,也可以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银行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也于80年代末开始在实践中试行这一管理方法。

返回顶部

Copyright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