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信用
- 填空题
1、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
2、偿还、付息、价值转移
3、 高利贷 4、 高利贷信用
5、 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6、金融
7、信用风险 8、信用制度 9、 经济泡沫
10、 商业信用,赊销 11、 商品买卖行为,借贷行为 12、间接信用
二、单选题
1、D 2、C 3、B 4、B 5、B 6、A 7、D 8、B9、A 10、B 11、C 12、D
三、多选题
1、ACE 2、ACE 3、ABCD 4、ABCE
5、CDE 6、AB
四、判断题
1、×2、×3、√4、×5、× 6、× 7、× 8、 √9、 √ 10、× 11、×
12、×13、√
五、名词解释
1、是一种通过贷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额利息的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
2、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3、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现象。
4、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或预付贷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 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6、又叫间接金融,是指融资者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
7、又叫直接金融,是指融资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融通资金。
8、是指以国家为债务人,为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关系。
9、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10、是指保证债务人义务和债权人权利的书面凭证,或是充当流通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书。
六、简述题
- 答: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信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按信用授受主体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
-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或预付贷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体现了企业之间的关系。
2.商业信用所贷出的资本是处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银行信用
-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
- 债权人是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或个人。
第二,以货币形态提供银行信用。
第三,规模性和长期性。
第四,间接性和风险小。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债务人,为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关系。
特点:
第一,在国家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多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
- 国家信用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投资。
第三,调节经济活动,当经济出现衰退,有效需求不足,这时必须通过发行国债筹措资金,增加政府支出,推动经济扩张;反之,流通中货币过多,则可发行国债吸收货币,抑制经济过热。
第四,国债的流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其特点是在不同形式中有不同的体现:
一是商品赊销。企业以赊销的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的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是商业信用在消费者个人消费领域的表现。
二是消费信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个人、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等费用。
三是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客户只需持信用卡,便可以在接受该种信用卡的商店购买商品,定期与银行结账等等。
2、答:
信用的功能表现在:
一、积极的功能
(一)信用对生产与投资的促进作用
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存量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投资增长依赖于资金的积累。个人部门收支盈余,构成储蓄,通过信用活动把储蓄转投资于生产部门,促进经济发展。
(二)信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信用活动可以促进消费购买力,扩大生产与就业。通过消费信用,盈余型家庭把当前收入加以储蓄,通过银行转移给赤字型家庭,使缺少现款的家庭以信用形式获得提前消费或不降低当前消费水平,也不必出售其资产而受损。作为盈余型家庭,则是推迟消费并获得收入。两者可以提高消费效用。现代个人消费信用还具有生产性和投资意义。尤其是个人教育信贷方面,通过信用贷款扩大教育投资,使人力资本增加,促进经济效率提高。
(三)信用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现实中总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转为储蓄,使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流量减少,导致国民收入水平的下降与工资物价的回落。为了维持国民收入水平,需用部分社会公众的储蓄转化为赤字单位的支出,维持收支平衡。
储蓄转化为投资与消费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赤字单位发行股权凭证来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由赤字单位发行债务凭证(如债券)将盈余单位的资金转向赤字单位,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与消费。在此条件下,信用起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维持国民收入正常循环的作用。
二、信用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的出现
1、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在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已经成为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债权债务交错,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链条,这个链条上有一个环节断裂,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社会的信用联系造成很大的危害。引发信用危机。
2、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经济泡沫的开始是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价格暴涨是供求不均衡的结果,即这些资产或商品的需求急剧膨胀,极大地超出了供给,而信用对膨胀的需求给予了现实的购买和支付能力的支撑,使经济泡沫的出现成为可能。
3、答:
信用工具是指保证债务人义务和债权人权利的书面凭证,或是充当流通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书。信用工具在市场自由转让流通,即成为有价证券。
信用工具以信用为基础,并反映信用关系中各种不同的要求,但各种信用工具之间却存在着很多差别,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一些国际惯例,信用工具一般必须记载和明确借贷金额、期限、收益标准、计算方法、支付方式和偿还的保证等内容。信用的发生依赖于手段,这种手段就是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的特征:
- 偿还性。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没有偿还就没有信用。
第二,流动性。信用工具可以买卖、转让,对信用工具的所有者来说,可以随时将信用工具卖出,获取现款,收回投放在信用工具上的资金,信用工具的这种特性称为流动性。
第三,收益性。收益是各种投资者的最终目的。
4、答:
从其具体的内容来看,信用工具主要有:
(一)票据。包括本票、汇票和支票等。其中,本票又可以分为即期和远期银行本票、商业本票等;汇票可以分为即期和远期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远期商业汇票还可以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等;支票包括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等支票种类。
(二)证券。证券主要包括债券和股票两类。其中,债券又包括国库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股票又可以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
(三)衍生金融工具
常见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期货合约、期权、互换(也称掉期)、上限和下限等。
1.期货合约。它是一种协议,它要求协议一方在指定的未来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物。基本经济功能是为参与者提供防范不利价格变动的机会。
2.期权。它也是一份合约,在此合约中,期权的卖方授予期权的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或规定的日期)从卖方处购买或卖给卖方一定货品的权利。
七、论述题
1、答:关于此问题,可以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下是可供学生参考的观点:
(一)构建以市场交易人为主体的基础个人信用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1)强制开放个人原始数据。
(2)完善政府应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2.建立标准化的个人征信数据库
(1)统一信用代码,建立个人帐户。
(2)个人征信数据信息的收集。
(3)个人征信数据信息的使用。
(4)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
3.征信数据库的经营方式选择市场化运作模式
4.建立科学严谨的个人资信评估指标体系
(1)要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
(2)建立科学严谨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二)构建以法人为主体的企业信用体系
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
(1)加强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
(2)健全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
(3)加强企业合同全程信用管理。
2.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活动提供服务和监督
(1)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征信机构。断完善社会信用行政管理体系。
(2)整顿、规范现有资信认定中介机构。
(3)建立信用等级评定、资信评估以及相应的咨询机构,加快规范公共信息、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程序以及采集、合法使用居民个人资料、企业资料的法规建设。
(4)发展一批信用担保公司。
3.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建设
(1)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平台”。
(2)建立“行业信用信息网”。
(3)建立黑红名单制。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培育信用理念
(1)塑造“信用就是生命”的企业精神。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塑造诚实守信的企业价值观。
(3)塑造信誉高于一切的企业形象。
5.多管齐下,联手治理,为企业信用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1)政府部门
(2)人民银行
(3)商业银行
(4)司法部门
(5)媒体舆论
(三)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府信用体系
信用建设,政府为先,政府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
1.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责任感、效率与信任度
(1)密切政府与人民关系
(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3)实行绩效评估体制
(4)规范和强化社会公共审计、评估以及外部监督职能。
(5)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减少决策多变和失误。
2.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高政府工作透明性、高效性
(1)公示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
(2)发布企业管理资料。
(3)建立投诉举报中心。
(4)政务公开办理。
3.加强引导和推动,规范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坚决取缔地方保护主义
(2)减少行政审批,规范审批程序
(3)加强引导和推动,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指引方向
4.建立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1)对信用信息开放、共享的管理
(2)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实现网络互通。
5.建设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1)诚实守信,以身作则。
(2)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3)建立公务员责任制,强化对公务员的监督制度和纪律约束。
2、答: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消费信用的发展,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增加最终消费品需求以及扩张投资乘数效应,有效的带动了住房、汽车、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率远低于金融机构其他贷款的不良比率,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了资产质量。
但是,在我国由于消费信贷发展时间不长,风险问题仍需引起重视。目前,我国消费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期潜在性。由于消费信贷主要为中长期贷款,贷款风险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如占比较高的住房贷款决大多数尚未到期,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风险将逐步显现;二是不确定因素多。除了一般贷款都要面对的利率变动、借款人收入变动等风险因素以外,消费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还表现在借款人工作、住所、支出、健康、家庭变故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存在违规经营。部分商业银行自身约束机制不健全,控制风险的经验不足,也增加了信贷风险。另外,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缺位,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各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审查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的判定标准,也使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所以,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文件强调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并重的指导思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