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步进教学-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第三节 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工业与工业化
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
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过程。
工业现代化是个无时间限制的相对概念。所谓工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使整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工业现代化是个动态性、世界性的概念。

二.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1)、重工业化
在西方经济学家中,对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当属德国的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霍夫曼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问题进行了深人的分析与研究。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

所处阶段

霍 夫 曼 比 例
第一阶段
5 ( ± 1 .0 )
第二阶段
2.5(±1.0)
第三阶段
1.0(±0.5)
第四阶段
1以下

 对霍夫曼定理的疑虑与修正
  霍夫曼关于重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其阶段划分的理论,受到诸多经济学家的瞩目与推崇,但与此同时,也遭到不少经济学家的批评。也正是这样,才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推向新的水平。
  梅泽尔斯认为,霍夫曼系数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仅从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来分析工业化进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另一个问题是霍夫曼系数忽略了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产业间生产率的差异。
  库兹涅茨根据美国的数据计算了资本资料的增长情况,认为资本资料工业优先得到增长的结论是没有依据的。库兹涅茨指出,至少在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看不出存在什么霍夫曼定理。
  日本经济学家盐野谷佑一也认为霍夫曼的对工业部门的分类法是值得商榷的,其做法导致了“其他工业”的范围往往过大,从而“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的统计数据也无法具备充分的说服力。

 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列宁则从理论上作出了分析。
  列宁把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纳入到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图式中,通过数学推倒和计算,得出“那一定是生产资料比消费品增长得更快”的结论,并且,“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列宁还进一步谈到了原因:“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业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铁这种真正‘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重工业化率的上升是永恒的么?
  重工业化的过程并不是无限的,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一个饱和点。
  原因:
耐用消费品工业的普及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使机械工业的增长缓慢下来,从而使重工业的增长也趋于停滞。
  新技术革命的进展,生产资料向电子化、轻型化、细密化方向发展,有可能出现技术进步不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甚至有所降低。

(2)、高加工度化
  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第一个趋向是重工业化;第二个趋向则是高加工度化。
  所谓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就是指轻、重工业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的发展趋势。
  重工业化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原材料工业发展为重心的阶段,出现在重工业化初期;
第二个阶段是以加工组装工业发展为重心的阶段,出现在重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
  工业发展的重心由前者变为后者的过程就是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趋向表明,工业的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到工业化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对下降趋势,从而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将下降。
  日本产业经济学家佐贯利雄在其著作《产业结构》中对战后日本各工业部门依次领先增长的形象描述,深刻地揭示了日本重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演进过程。
  佐贯认为,战后日本工业的发展先后出现过三组带头的主导产业:
第一组带头产业是电力,尤其是火力发电;
第二组带头的产业是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
第三组带头的产业是汽车和家用电器。

(3)、高技术化
  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趋向,主要是从工业发展对资源结构依赖重心的转移这一角度来看的。
  所谓工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是指工业发展从依赖劳动力为主的阶段发展至依赖资金为主的阶段,进而再到依赖技术为主的阶段的过程。
  工业结构高技术化过程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依次趋于衰退,而凭借新兴技术的工业日益勃兴。
  整个工业化的过程要过三个关:
第一,从第一次产业中释放出劳动力,这是轻工业勃兴的重要条件;
第二,为向重工业化推进,特别是为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
第三,为使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发展,必须开发与获得相应的高技术。

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生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发达国家正在步入“后工业社会”,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开始瞩目那些建立在微电子学、激光纤维学及遗传工程等崭新高科技成就之上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群。
  工业结构的这种知识集约化变动趋势,有如下几个特征:
1、“材料革命”
2、使用“系统技术”
3、“知识集约化商品”的涌现
4、产业结构软化
  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整个产业中软产业比重上升,硬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层含义是,即使在所谓的硬产业中,其软化部分也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