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信息 |步进教学 | 电子教案 | 视频点播 | 考试样卷 |网上资源 |

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当前位置>>第五章>>1   2   3   4

一、道德发展阶段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层次和六个阶段如表3-1所示。
表3-1道德发展阶段
层次
层次
前惯例层次
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 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
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
2、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
惯例层次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
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
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原则层次
受个人用来辩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5、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
6、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

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作出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第一,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第二,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第三,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4阶段上。

二、个人特征
每个人在进入组织时,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是个人早年从父母、老师、朋友和其他人那里发展起来的,是关于什么提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从而组织的管理者通常有着非常不同的个人准则。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价值准则和道德发展阶段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其实不一样。前者牵涉面广,包括很多问题,而后者是专门用来度量独立于外部影响的程度的。
人们还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中发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的。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则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其行为。与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相比,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三、结构变量
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一些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而另一些令管理者模糊。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什么是“道德的”的结构设计有可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职务说明书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就是正式指导的例子。不断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的行为对个人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有着最重要的影响。人们密切关注管理者在做什么并以此作为可接受行为和期望于他们什么的标准。一些绩效评估系统仅评估结果,另-些则既评估结果也评估手段。在仅根据结果来评价的地方,人们会不择手段地追求结果。与评估系统密切相关的是报酬的分配方式。奖赏或惩罚越依赖于特定的结果,管理者所感到的取得结果和降低道德标准的压力越大。
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道德标准。

四、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
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意识到不道德行为会被发现,并且对他们认为不现实或个人所不合意的需要或期望进行自由、公开地挑战。
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如果强组织文化支持高道德标准,那么它就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和积极的影响。而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更有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工作小组和部门标准会对弱文化组织中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五、问题强度
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最后一个因素是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它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
(1)某种道德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有多大或对受益者的利益有多大?例如,使1000人失业的行为比仅使10人失业的行为伤害更大。
(2)看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
(3)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把枪卖给武装起来的强盗,比卖给守法的公民更有可能带来危害。
(4)在行为和其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例如,减少目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比减少目前年龄在4O-50岁的雇员的退休金带来的直接后果更加严重。
(5)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例如,自己工作单位的人被解雇,比远方城市的人被解雇对你内心造成的伤害更大。
(6)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例如,担保政策的一种改变——拒绝给10人提供每人10000元的担保,比担保政策的另一种改变——拒绝给10000人提供每人10元的担保——的影响更加集中。
综上所述,受伤害的人数越多,越多的人认为一种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出现越早,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问题强度就越大。这六个因素决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