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络课程--护理管理学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步进教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代管理思想:中国的万里长城
  (二)近代管理思想—引进西方管理理论
  (三)现代管理思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科学管理模式。
二、外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古代)管理阶段(19世纪)
    特点:自发性、零散性、依附性、经验性。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二)科学(近代)管理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古典管理学派是近代管理理论的主体,包括:
     1、泰罗(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之父
      (1)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及其手段:标准化、精简化、专门化。培育第一流的工人。
      (2)差别计件工资制
      (3)职能工长制
      (4)例外管理原则:高层管理者一般职权下放,保留对例外事情的监督权。
     2、法约尔(H.Fayol)的组织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之父
      (1)企业六大经营活动: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管理活动是核心。
      (2)管理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十四项原则:合理分工、权力责任一致、集权分权一致、严明纪律、统一命
令、统一领导、利益服从、报酬公平、工作秩序、公平公正、创造精神、协作精神、等级链、人员稳
定。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特点:认识到管理的科学性,明确了管理过程、职能、原则、原理、组织结构形式。但是独裁封闭式管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行为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
     1、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 E.Mayo )的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实验:
          ① 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强调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② 非正式与正式组织并存。
          ③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霍桑效应。
      (2)马斯洛(AF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需要五层(低→高)
      (3)麦格雷戈(D.McGregor)的X—Y理论
        X 理论观点:
          消极观点,不喜欢工作,回避责任,被动工作
        Y 理论观点:
          积极观点,喜欢工作,承担责任,自我管理,主动工作,调主观能动性。
"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
      (4)赫茨伯格(F.Herzbery)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内部因素如:成就、赏识、提升、发展、责任感等。
        保健因素
          外部因素如:医院政策、行政管理、工作条件、安全保障。
  特点:重视人的因素,激发内在动力,多学科研究管理理论的新方法。但注重个人需要,忽视社会需要。
   (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战后40年代到60年代)
     1、卡斯特(F.E.kast)系统管理
       管理系统由人、财、物、信息构成、是开放系统、具有活动功能、动态平衡状态。
     2、西蒙(H.A.Simon)决策理论
       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决策程序
       不同层次管理者决策内容不同
     3、德鲁克(P.F.Dmcker.) 经验管理
       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经验性。
     4、卢桑斯(F.luthans)权度管理(随机管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权变关系。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1、管理现代化基本要求
     管理思想民主化
     管理工作高效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方法
       科学化——原理、原则
       程序化——护理程序
       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
       制度化——24小时工作制
       最优化——护士排班
  2、现代管理发展趋势的特点
    管理全球化,知识是主导资源,建立学习型、授权型、扁平化、弹性组织,自主管理,以速
度求效益 、时间成本概念,信息时代速度模式,跨文化管理 ,创新型管理 (战略、制度、组织、观
念、市场等创新)。
    从古到今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管理科学的过程。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 email我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