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方法:
生命周期法、原型法、CASE法、面向对象法等
策略:
组织内的IT专家(资源内包)
知识工作者(资源自包)
其他组织(资源外包,外部化)
联合建设(资源混包)
基于商品化软件的开发(软件包)
全面建设,一步到位;阶段建设,逐步实现。
|
 |
一、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将信息系统比做生物的一个生命周期,有开始、中间发展、结束等各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完成本阶段的工作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阶段。新的系统不断地替代旧的系统,呈现一个周期过程。生命周期法通过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SADT)。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
强调计划性,排斥不确定性,强调分工、标准化、规范化,完备的交接文档,排斥个性化与自由发挥。
它特别适合于开发那些能够很好地定义需求、结构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系统。
主要缺点是:过于耗费资源,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文档工作量浩大。不适合于需求不明确和变动性较大的系统开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