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型法
原型法是针对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快速、廉价的开发方法。它不要求用户提出完整的需求以后再进行设计和编程,而是先按用户最基本的需求,迅速而廉价地开发出一个实验型的小型系统,称做“原型”。然后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通过用户的使用启发出用户的进一步需求,并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用户再对改进后的系统提出新的需求。这样不断反复修改、扩充、完善,直至最后完成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与生命周期法相比,原型法的用户需求是动态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
1.抓住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2.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一般借助先进的工具)
3.将原型交用户使用,启发用户提出新的要求
4.按新的要求改进原型,然后再交给用户试用
反复迭代第三、四两个步骤,直到满足用户的所有要求。
原型法具有用户满意度高,开发周期短和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需求不明确和解决方案不明确的系统开发,完整的用户需求和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原型与用户反复交互来导出。原型法还适用于开发最终用户界面,当用户说明不清或把握不大的时候,原型法也特别有效。
原型法的主要不足是:不适于开发大型的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测试和文档工作常常被忽略。此外,原型法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运行效率也可能较低。
三、面向对象方法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应用系统日趋复杂,面向对象的方法因直观、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类、类的继承、聚集等概念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联系。其特点:
1、封装性 2、抽象性 3、继承性 4、动态连接性
四、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CASE方法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程序生成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各类开发工具,支持系统开发的效率、质量和规范化等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方法。
特点:
支持一种标准的开发方法和设计原则,使设计开发更具整体性
提高设计效率,改进用户与专家的交流,解放开发者
实现一定程度的设计自动化,可重用性
自动消除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的冗余和错误,提高设计质量
形成统一标准化的图表、文档,数据化
五、最终用户开发方法
最终用户开发是指系统的最终用户在没有或只有很少技术专家正式协助的条件下,自行完成系统开发的一种开发策略。
最终用户常常会自行开发一些局部的小的应用系统,开发速度快,而很不正规。其优点是:用户控制开发,节约开发时间及成本,减少拖期,需求与满意度均较高。主要的缺点与风险是由缺乏正规化的控制而引起的。整体性,目标性,一致性,升级性等一系列方面存在风险。
六、信息系统的外部化
将一个组织计算机中心的运营、远程通讯网的管理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全部交由外部专门机构负责的做法称做信息系统的外部化。
外部化的主要优点是:经济,服务质量好,可预见性好,灵活,使原来的固定成本变成了可变成本,更有效地利用人才,盘活资产。
外部化的主要缺点是:企业的战略资源转入外部,有可能使管理失控。外部化需要很好地把握范围条件与时机。
管理计算机的信息系统——Windows 95
1995年后期,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Microsoft终于发布了划时代的新的个人操作系统windows 95,Windows 95共有11,236,344行代码,
它共耗费了9,234,455个工作小时,相当每行代码49分钟,它共花费了2,333,345小时测试,相当每行代码15.5分钟,
程序员消费了126,237块意大利馅饼,相当每9行代码一块
在这几百万个小时里,有10,000人参与了Windows 95的开发。大多数是Microsoft的员工,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雇用外部力量,这被称为资源外包。
Microsoft向世界各地发送了几千套windows 95的拷贝,供关键用户评价其系统的完整性和工作精确性。这被称为用户最终评审。
Microsoft还与潜在用户密切合作,以开发屏幕格式、外观和结构。这被称为原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