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项目工作计划
信息系统的开发应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其主要内容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制定开发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进行组织、监督与控制,以保证能按质按时完成。
1)项目工作计划的编制:
编制项目计划首先要确定: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划分;子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与系统的开发顺序;各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工作量。
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的总进度要求,用某种或多种工程项目计划方法(如甘特图,网络计划图等)制定出具体工作内容与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人,限定完成时间的行动方案——项目工作计划。
开发每阶段都要有明确的成果;子项目可以按系统的构成划分;工作步骤是开发阶段的细化,每一步骤都要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分析子项目之间的依赖性,确定开发顺序;信息系统开发阶段、子项目及工作步骤工作量的核定一般只能依据经验估计。
2)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进度的控制:
计划延误原因有环境变化、资金不到位、人员变动等还有:
各项开发活动的工作量估计与实际工作量差距大
开发过程中产生不少事先未估计到的活动
需求或其他情况发生变化,使已完成的成果要做局部的修改,造成反工
具体处理措施:
工作计划中留一定的宽裕度
开发中经常与用户交换意见,随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向
当关键路线上的活动延误时,要调配现有开发人员,或加班加点
增加开发人员
调整原计划
5、开发人员的组织与职业道德
开发人员的组织工作主要有专业要求人员的确定、开发组织的建立、任务的分工及开发工作的协调等。
开发人员的知识构成: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人员:系统分析员、设计员、系统硬件与系统软件人员、程序员、数据员、管理模型设计员、项目管理人员。
信息系统开发的协调也是开发人员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开发人员的协调主要通过系统的总体规划、总体结构、开发规范、接口约定等来实现。
二、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维护
1、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MIS投入运行以后,为了长期有效工作,必须加强日常的运行管理。日常运行管理:包括机房环境设施、每日运行情况、数据输入和输出情况、系统的安全与完备性,及时如实记录。
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每天计算机打开、应用系统进入、功能项的选择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机等,按严格要求来说,都要就系统的硬件及数据等的运行情况作记录。
2)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硬件方面包括设备的保养与管故障的诊断与派出、易耗品的更换与安装。
维护的内容:程序维护、数据文件维护、代码维护
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企业为适应环境,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变革。信息系统也要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与错误会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自身的缺陷,信息系统要做出完善、调整、修改与扩充。系统适应性维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以日常维护纪录为基础,内容如下:
系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与调整
系统缺陷的记录、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设计
系统结构调整、更新与扩充
系统功能的增设、修改
系统数据结构的调整与扩充
各工作站点应用系统的功能重组
系统硬件的维修、更新与添置
系统维护纪录及维护手册的修订等
2、系统的文档管理:
系统的文档管理既是描述系统从无到有整个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各种状态的文字资料。
系统文档不是事先一次性形成的,它是在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按阶段依次推进编写、修改、完善与积累而形成的。
系统文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
1)文档标准与规范的制定。
2)文档编写的指导与督促。
3)文档的收存、保管语借用手续的办理等。
3、系统的安全保密: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了防止意外或无意的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企业遭受损失所采取的措施。
1)制定严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制度。 4)设置切实可行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
2)制定灾害恢复规程。 5)制作软硬件备份
3)配备安全设备 6)敏感数据由专人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