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国际经济学
首页 课程简介 步近教学 电子教案 视频点播 考试样卷 网上资源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本章重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吸收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结合。

一、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与收入调整机制

在假定价格一定,并且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Y-A=S-I=X-M即为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根据此条件,国际收支的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外生变量的变动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进口及储蓄而得以实现的。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顺差,则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G的办法来增加本国国民收入,进而增加进口量,从而抵消贸易顺差,使国际收支趋于均衡;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则可通过鼓励出口来增加收入并消除逆差,这一机制必须在国民收入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国民收入前提下方可有效。否则,外生变量的改变只会影响价格和利率而不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也就不可能调整国际收支。

令A=C+I+G,为吸收,则:

Y-A=X-M,由于(Y-C-G)=S,因此有:

S-I=X-M

将(2),(3)式代入(1),有:

二、吸收分析法

CA=X-M=Y-A

对上式两边微分,得:

d (CA) =dY – dA

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收入变动的“引致支出”效应,设a为边际吸收倾向,该效应可表示为adY;二是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可表示为dAd

贬值如何通过直接的吸收效应来改善国际收支: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现象,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这要求货币当局同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使货币供给不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此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消费者会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减少而设法恢复其流动资产,这又引起消费下降,此为货币余额效应。此外还有货币幻觉效应,即当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时,即使人们的收入与物价同比例上涨时实际收入保持不变,人们也会因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另一方面,贬值存在着收入再分配效用。如果政府同时实行紧缩财政政策,从而使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将因此而得以改善。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http://dec.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