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生殖器。
16_1 女性生殖系统
一、卵巢
卵巢是一对略扁的椭圆形器官,借卵巢系膜附着在子宫阔韧带的后叶上。卵巢表面覆有单层扁平或单层立方细胞构成的表面上皮,上皮下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卵巢分为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二者分界不明显。皮质较厚,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以及黄体和闭锁卵泡等结构,卵泡间的结缔组织基质富含网状纤维和梭形的基质细胞;髓质狭小,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较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近卵巢门处有少量平滑肌及门细胞。
16_2 卵巢
卵巢有明显的年龄性变化,其中主要是卵泡的变化。新生儿两侧卵巢有70万~200万个原始卵泡,7~9岁时约30万个,青春期约4万个,至40~50岁时仅剩几百个。从青春期(13~14岁)至更年期(45~55岁)约30~40年的生育期间,卵巢在垂体周期性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每隔28天左右有1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1个卵细胞,左右卵巢交替排卵。正常女性一生中约排卵400余个,其余卵泡均在发育的不同阶段退化为闭锁卵泡。绝经期以后,卵巢体积变小,不再排卵,内部结缔组织增生,表面常凸凹不平。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卵泡是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多个卵泡细胞组成,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大致经过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三个阶段。
1.原始卵泡
原始卵泡为卵巢内最小而数量又最多的卵泡,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由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组成。
16-3 原始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细胞核大而圆,略偏位,染色质稀疏,核仁清楚,胞质嗜酸性。在电镜下,除可见一般细胞器外,核周围部尚有层状排列的滑面内质网,并可见内质网与核膜相连,该结构可能与核及胞质问的物质传递有关。
卵泡细胞呈扁平形,胞体小,核扁圆,着色深。卵泡细胞与周围结缔组织之间有较薄的基膜。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有较多的缝隙连接。
2.生长卵泡
青春期后,原始卵泡开始生长发育变为生长卵泡,卵泡逐渐移向皮质深部。此期的主要变化是卵泡细胞增生、卵母细胞长大和卵泡周围结缔组织的变化。生长卵泡可分为初级和次级卵泡两个阶段。
(1)初级卵泡:凡是卵泡细胞间未出现液腔的生长卵泡均称为初级卵泡。由原始卵泡转变为初级卵泡的主要结构变化是:
①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成立方或柱状,进而增殖为多层;电镜下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及线粒体均随卵泡发育而增多,golgi复合体也更加发达,此时在卵泡细胞间还可以见到call-exner小体,其数量随卵泡的生长而增多;小体为圆形囊泡,腔面是一层基膜,周围环绕着紧密排列的卵泡细胞,腔内含有卵泡细胞分泌的物质,参与卵泡液的形成。
②初级卵母细胞大,核也变大,呈泡状,核仁深染,胞质内golgi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等均增多。
③在卵泡细胞由扁平变成立方或柱状的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卵周间隙,两者均向间隙伸出微绒毛并形成一较厚的富有糖蛋白的嗜酸性膜,即透明带;内层是由卵母细胞分泌的中性糖胺多糖构成;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伸入透明带内的微绒毛以桥粒和缝隙连接相连。
16_5 初级卵泡
(1)次级卵泡:
当卵泡细胞间出现液腔时,称为次级卵泡。次级卵泡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①卵泡细胞分裂增殖,卵泡细胞间出现大小不等的液腔,继而汇合成一个大的卵泡腔;组成卵泡壁的卵泡细胞称颗粒层;卵泡腔内液体为卵泡液;卵泡腔扩大,迫使初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卵泡细胞居于卵泡腔的一侧,形成卵丘突入卵泡腔;紧贴卵母细胞的放射冠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②初级卵母细胞已达到最大体积,其周围包裹一层透明带。
③卵泡周围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卵泡膜;进而卵泡膜分化成内、外两层:内膜层含有较多的血管和多边形的膜细胞,膜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
16_6 次级卵母细胞
3.成熟卵泡 次级卵泡发育到最后阶段即为成熟卵泡。此时卵泡体积增大,直径可达2cm,占据皮质全层并突向卵巢表面。卵泡腔变得很大,颗粒层的卵泡细胞停止增殖,颗粒层相应变薄,放射冠与周围卵泡细胞出现裂隙,处于排卵前期。
16_7 成熟卵泡
次级卵泡与成熟卵泡具有内分泌功能,主要分泌雌激素。雌激素是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在垂体分泌的fsh和lh作用下协同合成的。
(二)排卵
1. 排卵:卵泡破裂,从卵泡壁脱落的次级卵母细胞连同透明带、放射冠与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经腹腔进入输卵管的过程称为排卵。
16_4 排卵
2. 排卵的过程:成熟卵泡的卵泡液剧增,使卵泡壁、白膜和表面上皮变薄,卵巢表面局部缺血形成透明的卵泡小斑,继而,小斑处的胶原被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解聚和消化,再加上卵泡膜外层的平滑肌收缩等因素,导致卵泡破裂,从卵泡壁脱落的次级卵母细胞连同透明带、放射冠与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
3. 排卵前后卵母细胞的变化:在排卵前36~48小时,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很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迅速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初级卵母细胞经两次成熟分裂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23对减半为23条(染色体组型为(23,x),每条染色体为染色单体。
(三)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1. 黄体的形成:排卵后,残留于卵巢内的卵泡壁连同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塌陷,在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一个体积较大又富有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
2. 黄体的结构:由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构成。这两种黄体细胞都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征。
16_8 黄体
3. 黄体的功能:颗粒黄体细胞主要分泌孕酮和松弛素,后者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膜黄体细胞主要分泌雌激素。
4. 黄体的演变:黄体的发育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如未受精,仅维持2周即退化,称月经黄体。如受精则可维持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称妊娠黄体。两种黄体最终都退化消失,形成白体。先是细胞变小,空泡增多,继而自溶,细胞残留物被巨噬细胞吞噬,黄体逐渐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变成白色瘢痕,即白体。白体被吸收消失需数月或数年。
16_9 白体
(四)卵泡的闭锁与间质腺
退化的卵泡称闭锁卵泡。卵泡的闭锁可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故其形态结构颇不一致。
1. 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退化时,卵母细胞形态变为不规则,卵泡细胞变小而分散,最后变性消失。
2. 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闭锁时,卵泡不破或破而不排卵又闭合。成熟卵泡退化多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阶段。此时卵母细胞核偏位且固缩解体,细胞膜皱缩,内质网、线粒体等扩张、肿大,胞质溶解,透明带皱缩,颗粒层细胞松散,脱落到卵泡腔内,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清除,基膜增厚成—透明玻璃膜。
3. 间质腺:由晚期次级卵泡闭锁后形成。
形成过程:晚期次级卵泡的闭锁变化较特殊,卵泡塌陷,卵泡膜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伸人颗粒层及卵丘,膜细胞一度增大,形成多边形上皮样细胞,胞质中充满脂滴,形似黄体细胞并被结缔组织和血管分隔成分散的细胞团索,称为间质腺。间质腺能分泌雌激素。
16_10 间质腺
【上一章】【下一章】【下一节】 选择小节 【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