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914年帝国主义列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它使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炮火还曾经燃烧到我国边境,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中国公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中国公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心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这些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人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理论、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饶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经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点,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部分:依附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在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主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二是认为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长期进行革命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时间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毛泽东提出的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反动派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扎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其中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争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一系列正确方针;关于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积极和消费关系,注意综合平衡等思想;关于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思想;关于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主张;等等。这些正准的思想和方针,对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员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把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指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他总结了中国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理想,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思想。他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的地位,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他为革命军队指定了敌强我弱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他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极为杰出的贡献。在建国以后,他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其中包括: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反动统治地区,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采取隐蔽精干的方针;对被打倒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只要他们不造反、不捣乱,都给予生活出路,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等。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的理论。毛泽东根据“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是经济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要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向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文化的许多著名的著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在无产阶级人数和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及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指出,理论和实践向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中存在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错误,他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到达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他创造了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整风形式。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党的党,他多次提出务必要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这些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辨证论。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和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出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张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事物。毛泽东把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向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确途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为实现这个任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根、开花、结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在次基础上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虽然,今天的形势有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天依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些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指导我们行动。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批评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认识问题上,存在着两个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晚年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来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我们应该珍惜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