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步进教学-第三章 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知识与经济发展
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随着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知识技术要素在国民经济投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进一步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推向更高一层次的经济形态,即以智力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作为生产和经济增长投入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资本。
2.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上升。
4.知识消费的需求势头迅速上升。
  经济知识化趋势对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逼近,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能会被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兴起又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与特征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高技术产业的概念一般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
  高技术产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产品的技术性能复杂,科技人员在职工中的比重大,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尖端技术的基础上,工业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高。
  从定量的角度来界定高技术产业,一般有两个指标,即研究与开发经费占总销售额的比值(研究与开发经费密度)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值(专业科技人员密度)。
  美国劳动统计局用研究与开发经费密度和专业科技人员密度分别两倍于全部制造业该项密度的平均值来定义高技术产业。
  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论文却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即这两项密度指标均超过全国制造业平均值的那些产业都可算作高技术产业。
  另外,两位美国学者丹宁和波斯则利用所谓“三分法”来对产业进行分类,即研究与开发密度超过2.8%者称为高技术产业,处于1.1%-2.8%者称为中技术产业,低于1.1%者称为低技术产业。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1.知识、技术密集。
2.资金密集、风险性大。
3.产品更新快、竞争性强、信息的作用大。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产品更新很快,竞争激烈。
4.高度的创新精神。人们迸发出的创新激情会构成一种创新气候,创新气候一旦在某一地区形成,创新活动就会在这里聚集,高技术企业就会不断“裂变”,从而形成高技术区。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范围
1、光电子信息产业
2、计算机及其软件产业
3、生物工程产业
4、生物医学产业
5、智能机械产业
6、导体产业
7、太阳能产业
8、环保产业
9、空间产业
10、海洋产业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
  纵观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技术革命浪潮在全世界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与传统产业并存、比重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但是在我国,传统产业在相当长时间里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1.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首先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还表现在世界各国近两三年相继制定科技进步规划和加大对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方面。
  各国对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大量投资。
2.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目前的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对这些物品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需求开始减少,经济增长相对的停止下来,若没有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新的市场需求,经济就不可能再次快速增长。而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我国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的传统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扎扎实实地为新经济打下基础。。
  发达国家现在是新兴产业在带动经济的增长。比如美国,新兴产业带动其经济每年增长近三个百分点,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90%。而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每年仅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一两个百分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传统产业的更快增长,仍将是我国较高增长率的主要源泉。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
1.确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一国的基础优势即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市场和资金的等四大因素的组构绩效。
  鉴于我国目前水平,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进行全方位式的开拓研究及发展,必须采取“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策略,以期提高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2.通过制定和实施各层次的现实计划
  通常把与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相关的计划分解为以下三个层次:
(1)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渗透和扩散层次,即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期迅速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
(2)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层次,主要是实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和“火炬计划”,以期跟踪世界高新科技的发展趋势,选准有限目标,集中攻关力量,在力争有所突破的基础上,尽快而有效地将高新技术的研究及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层次,主要是组织和实施基础研究计划和攀登计划,以期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和应用研究工作,为高新技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3.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带的建设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科技园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依托智力资源和国家优惠政策,在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比较密集且有一定工业技术基础的地区所建立的,旨在以开发高新技术及其产品为目的,促进交易、科研和生产同步发展,并结合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进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基地。
4.完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发挥综合优势
  1991年由原国务院生产办、国家教委和中科院等部门联合发起成立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即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稳定而密切的交流合作制度,是充分发挥产业部门和科研部门双方综合优势、促进技术开发、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项国家工程。
  “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的有效实施必然加强了科技改革和企业改革的联合机制,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新的拓展领域。其难度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一般计划项目的实施。
5.强化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工作,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技术转让的“飞去来器效应”,是指技术引进方反过来向技术转让方的所在国输出经再更新的技术或商品。
  然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所做的远远不够,”引进有余,发展不足”是我国企业的通病。其根本原因是在我国因企业负担过重尚未培育出本来意义上的成为生产主体的企业,导致技术引进的主体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徘徊状态。
6.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政策的实施和完善
  从政策的配套方面给予企业一个公平而有力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宏观调控、科研开发、土地利用、投资、金融、保险和税收等政策方面,应给企业以优惠性的倾斜,鼓励企业的开拓创新精神,以期确立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领略到技术的支持及发展作用和高附加值的收益效用。
  同时,加强各项改革政策的协调工作及产业的协调工作,使高新技术产业群内的各产业得以均衡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其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国家要保证各项政策的配套性和到位性,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以技术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为国有、民营、合资及外资企业和科研部门解决后顾之忧,适时推进其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7.重视和发挥军民结合的技术转移机制和联合发展机制,适时地将国防技术转为民用技术,并及时开发民用产品,是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
  这对我国而言,既可以提高我国的民用技术水平,又可以提高国防科技人员开发民用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联合发挥军民的结合优势,共同攻关,以期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总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新产业的发展和对传统产业的改进等两个方面,由此,上述七点所构筑的综合模式依然要把推进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进作为另一核心内容,不可轻视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