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步进教学-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四节 市场进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及其形成
所谓进入,是指一个厂商或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也即开始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市场上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充分替代品。
所谓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是新企业进入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它反映了新企业与现存企业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影响到该市场的垄断竞争状况,从而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进入壁垒的大小既反映了市场内的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潜在企业或新企业所面临的劣势的程度。
  规范地说,进入壁垒,系指所有妨碍企业自由进入某一特定市场的一切障碍因素,它是经济的、技术的以及法律的、行政制度的等等障碍的总和。
  依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分类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进入壁垒的形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和法律法规
  又称政府管制进入壁垒。
  这是由于政府颁布的限制进入的法律、法令和政策形成的。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往往对新企业进入进行政策和法规的管理和限制,形成进入壁垒。
  德姆塞斯等学者认为,在某些产业中,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需要获得有关的许可证,资金筹措也在受到政府的限制,还有差别性税收壁垒、专利制度等,都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并且,这种壁垒是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用等手段加以克服的。

2、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即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
  在规模经济性显著的行业,现存企业一般都进入大规模生产,享有成本优势。新进入企业也是一样,它必须要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

3、产品差异性
  产品差别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地讲,现存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已享有一定的名声和信誉,顾客对其厂名、商标、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偏好,老企业享有产品差别的优势。它就形成了一种“先发优势”,只要再投入少量的广告费用便可保持这种优势。
  在买方对现有企业的产品有较强烈偏好的产业中,打算进入市场的新企业为了克服消费者这种已有的偏好,争夺在位企业的老顾客,吸引买方形成对自己产品的偏好,必须支出巨额的促销费用。这样,必然会导致其总成本 高于在位企业的成本。

4、对某一要素的垄断
  老企业一般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资源,包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技术专利的占有、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占有,以及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占有等方面,这也是新企业的进入障碍。

5、策略性行为
  这是指在卖方高度集中化的寡头垄断产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度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政策和阻止进入行为所构成的旨在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
  现存企业会设法阻止新企业进入,或者实行“阻止进入价格政策”中,寡头垄断行业的在位企业,通过相互协调,控制产业利润率,把价格定在既能获得超常利润,又不至于吸引潜在企业进入的水平上,从而形成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或者实行“阻止进入投资政策”,通过扩大投资形成一定的过剩供给,降低需求诱引,以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

  在实践中,有的产业的进入壁垒只是由于经济原因形成的,有的产业的进入壁垒则是由于经济、策略和法律等诸多原因形成的。就某个具体的新企业而言,它所面临的进入壁垒往往是以上多个因素的综合,而绝非由单一的进入壁垒因素所决定。一般地说,如果在较长时期内某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及需求成长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那么即使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很高,也会诱使许多新企业想方设法突破壁垒纷纷挤入市场。

二.退出壁垒及其形成
  所谓退出,是指企业中止经营,从市场中撤退的行为。退出的基本形式包括停产,出售,倒闭和产权转让等等。
  所谓退出壁垒,就是指某企业在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产业市场退出壁垒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如果退出行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削弱。如果退出壁垒很低,企业就可以迅速退出。
  研究表明,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筑退出壁垒的因素紧密相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低,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就比较强;相反,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高,这种行业的垄断性就比较强。当然,也会存在另外一些特例。

  退出壁垒的成因主要有:
1、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已经形成资产而无法回收的投资费用。一般来讲,固定资产除土地外专用性很强,在企业退出时难以转用或转卖,其沉淀成本损失较大,如水坝、高炉等。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易于转用或转卖,其沉淀成本损失较小,如原材料、现金、商标等。沉淀成本愈大,企业愈想继续维持下去,力求回收投资,难于退出。相反,沉淀成本愈小,企业则易于退出。

2、政策法规
  政府为了达到确保稳定服务,经常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限制企业从产业中退出,如对于煤气、电力、自来水等提供公共产品的产业各国一般都有限制退出的规定。对于某些非公益性行业,如果在法律上实行的是特许经营制,政府也可能对企业退出加以阻止。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控制价格总水平,对一些基础行业,政府会实行限价政策,从而会导致出现政策性亏损,此时企业要试图退出,政府也可能会加以干预。

三.进入壁垒与市场结构
  从经济上分析,进入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双重性质。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引起价格扭曲,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另一方面进入壁垒存在又具有正面作用。因为进入无壁垒的、原子型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说可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极大化,但它却是以资源配置效率的牺牲和产品效用的损失为其代价的,而具有一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则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产品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