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1.概念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规律,以制定防制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医学的特点
①研究和工作对象主要为群体;
②工作重点是健康人和亚临床患者;
③研究重点是健康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关系;
④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⑤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①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学习环境、食物因素以及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②研究制定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
③应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研究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和不利健康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④研究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如何与治疗、康复以及计划生育有机结合,推动以预防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预防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预防医学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的共同结果。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并主张在疾病发生前进行积极的预防。《黄帝内经》牛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千金要方》中“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其“未病”、“欲病”和“已病”划分与现代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概念有十分相似之处。18世纪对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广泛关注,19世纪一次卫生革命后,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卫生防病机构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培训体系,预防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医学学科得到了确立和迅速发展。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被基本控制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逐步成为人类主要死因,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疾病预防的重点已从控制急性传染病为主逐步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形成了第二次卫生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