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 D A 和 D B 分别代表个人 A 和S 个人 B 的需求曲线。萨缪尔森称之为“虚假的需求线”。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个人不会表示他对一定数量的P E 公共产品愿意出多少价格(税)。换句话P B 说,在这样的公共产品分析中是不存在S 任何免费搭车者和投机取巧者的。 但P A 借助于这种需求线,对分析问题是有帮助D A D B 的。
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则对每个人来说都可等量使用,因而要获得支付公共产品价格的总意愿,只需把不同个人的需求线垂直进行纵向加总,即公共产品的总需求等于个人需求的纵向之和。 图中:总需求曲线用 DD 来表示,且总需求 D=D A +D B 。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曲线 SS 确定以后,, D 与 SS 线的交点决定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OQ ,而所有个人愿意为数量为 OQ 的公共产品所支付的均衡价格为 OP ,而OP=OP A +OP B 。在均衡点上,供给公共产品的成本等于收益。
在这里, D 也是一条带拐点的曲线其含义是,当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超过 Q 1 后, A 将拒绝支付税收,从而这种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将全部由 B 承担。
为什么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水平相加,而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是垂直相加的呢?因为,在私人产品那里,每个个人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调整的只是产品的需求数量;而公共产品场合,每个人所能支配的是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但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是由公共产品的定义所得知的。在公共产品的分析中,公共产品的价格应看成是税,这样,关于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分析实际上是假定税是由个人收益程度决定的。这就是税收的利益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