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血症 galactosemia
半乳糖血症是半乳糖代谢过程中酶缺乏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哺乳后呕吐、腹泻,对乳类不能耐受,继而出现肝硬化、白内障、智力发育不全等症状。
半乳糖激酶(GALK)、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ALT)是半乳糖代谢中所涉及的两个主要的酶,其中任何一个有遗传性缺乏,均会导致不同亚型的半乳糖血症。 母乳、牛奶和羊奶中的乳糖是半乳糖的主要来源。乳糖经消化道乳糖酶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进入血循环。
半乳糖 --(半乳糖激酶)-- 半乳糖-1-磷酸 --(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
葡萄糖-1-磷酸 ----
葡萄糖-6-磷酸
----
糖原酵解/1-磷酸己糖
半乳糖血症Ⅰ型 (经典半乳糖血症)
由于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遗传性缺乏所引起的。GALT的缺乏,会使半乳糖-1-磷酸在脑、肝、肾等处累积,导致损伤而致病。
肝: 肝功能损害(黄疸、肝肿大、肝功能改变),甚至肝硬化:脑:脑组织受损(颅内压升高、前囟膨隆、呕吐、表情淡漠),智力障碍。
血中半乳糖升高,使葡萄糖释出减少,血糖浓度过低,可出现低血糖惊厥;
半乳糖在晶状体内增多后,激活醛糖还原酶,在此酶作用下产生不能弥散的半乳糖醇(galactitol),是毒性代谢产物,能改变晶状体的渗透压,使水分进入,影响晶状体的代谢而导致白内障。
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GALT基因定位于9p13.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