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步进教学 || 电子教案 || 考试样卷 ||  视频点播 || 网上资源 ||
 当前位置: 第八章第二节
 第八章 — 第二节 — 白化病

局部白化病
    一种是幼年期开始皮肤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白斑,皮损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附近皮肤色素不增多,皮损永不改变。另一种称为眼白化病,皮肤、毛发都正常,眼睛除上述改变外,尚有近视、散光和红色色盲。
    全身性白化病为AR,局部白化病是AD,眼白化病是XR(或AR)。 现在认为此病有遗传异质性,基因定位于11q14- q21,基因全长50kb,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已发现有20多种点突变。

自毁容貌综合征(Lesch–Nyhan 综合征,LNS)

    由于嘌呤代谢过程中,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完全缺乏而致的一种遗传性代谢病。
    特征是智力发育不全、舞蹈样动作和强迫性自残行为,并伴有高尿酸血症、尿酸尿、血尿、尿路结石和痛风。患者可以活到20多岁,多死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具有独特的行为异常,患儿会咬烂或吃掉自己的指尖、嘴唇、颊黏膜,故称为自毁容貌综合征,患儿甚至咬人、咬物而需约束。
    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患者均为男性,母亲是携带者。 当HGPRT部分缺乏时,可因尿酸产生过量出现痛风,而无其他严重症状。检测酶的活性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HGPRT基因位于Xq26-27,主要的突变类型有碱基的取代、插入、缺失和移码突变。本病可以在DNA水平上作产前诊断。 
发病原因

上一页 下一页  

  按章节学习(
Copyright©2005-2008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