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共分配与社会公平

5,在物品效用观的基础上,庇古提出了著名的收入均等化原理。大意是说:同样的消费品,穷人从中得到的满足要比富人多。同样增加一元钱的收入,对于富人是锦上添花,而对穷人则是雪中送炭。如果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富人的福利虽然有所损失,但他仍然是富人,不会伤筋动骨;而穷人则可以增加更多的福利。这样,收入均等化一方面减少了富人的福利,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穷人的福利,但由于富人的福利损失小于穷人的福利增加,因此将个人的福利加总之后,社会福利增加了。

6,评价

    庇古的收入均等化原理提出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它受到极大的重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和攻击。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个人福利即个人从社会生活中得到的满足,纯属一种心理体验,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根本无法计算,比较。帕累托说“一个人能意识到第三杯葡萄酒比第二杯葡萄酒带来更少的愉悦,但他却无法说出在喝完第二杯以后,还需要再喝多少杯才能得到与第二杯葡萄酒带给他同样多的愉悦。”另外,穷人有穷人的痛苦,富人有富人的烦恼,很难说富人的烦恼比穷人少。例如,一万元钱对于甲可能有很大效用,但对于乙可能没什么大的反应。因此,个人的经济福利根本无法用收入来进行评价和测定,而以不能测定的个人福利简单加总为基础来评价社会福利,是不能成立的。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庇古的社会福利思想。

           
您现在位于:第七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