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后果自动承担,自负其责 |
|
3、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
|
意思自治原则表现为物权法中的财产自由原则;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继承法中的遗嘱 |
|
自由原则等。 |
|
(三)公平原则 |
|
公平原则作为平衡当事人利益关系的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向:第一、要求人对 |
|
利益或损害的分配在主观心理上应持公平的态度。第二,反对暴利。第三,要求民事案件处理的 |
|
结果,应当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
|
民法的公平原则不仅通过权利、义务的一般规则加以贯彻,还通过处理于结果上不公平的民 |
|
事关系的—些特别规则加以贯彻。这方面的特殊规则主要有:关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的规则、 |
|
关于无过错责任的规则。 |
|
(四)诚实信用原则 |
|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应当讲求信用、恪守诺言、不欺不诈、亦不损人利己 |
|
而谋取非分利益。这项原则是促进场经济的发展,取缔不正当竞争的客观要求。 |
|
诚实信用原则已经超出作为一般为人处世准则与商业道德的范畴,成为民法中的“帝王条 |
|
款”,它至少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
|
1、民事主体应以忠实、宽宏、体谅之心态,进行民事活动,务求权利义务之对等与平衡,切忌 |
|
损人利己、谋求不当利益之心理。 |
|
2、应遵循市场经济与商品交易之一般规律,进行民事活动和处分权利时务求各方利益之最大化 |
|
3、禁止民事主体滥用自己的权利。 |
|
4、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以诚实信用解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探求当事人进行民事行为时的真 |
|
意。 |
|
(五)公序良俗原则 |
|
公序者,公共秩序之谓也;良俗者,善良风俗之谓也。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 |
|
必要的一般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生活秩序等;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国家存在和发展所 |
|
必要的一般道德,其中主要表现为生活伦理、商业交往等方面的公认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如同诚 |
|
实信用原则一样,是内涵极为丰富的开放性的一般条款,既得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所遵守之 |
|
规则,也得为司法机关审理民事纠纷时解释法律和裁判案件之依据。 |
|
何种事项属违反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其判断标准有以下几种: |
|
1、违反伦理要求。 |
|
2、违反正义观念。 |
|
3、剥夺或极端限制个人自由。 |
|
4、侥幸行为。 |
|
5、违反现代社会制度或妨害国家公共团体的政治作用。 |
|
(六)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 |
|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指的是任何民事权利的行使都应符合权利的目的,不得超过权利的正当 |
|
界限。 |
|
1、构成权利滥用的标准 |
|
认定权利滥用应从主客观两方面来看。主观方面、应看权利人有无导致权利滥用的故意或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