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 步进教学 | 电子教案 | 视频点播 | 考试样卷 | 网上资源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一、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死因构成比的变化
 根据我国预防医学科研人员最近对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资料的分析,按国际惯用的归类方法将死亡原因非为三大类疾病:
第一大类:感染性疾病、产科和围产期疾病包括母婴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窒息、早产等,数十年来虽一直呈减少状态,但依然占相当比重,患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也在急剧上升。
第二大类: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如胃、肝、肺癌、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死亡构成比正在日益增大。
第三大类:意外死亡如自杀、交通事故、溺水等,亦呈上升趋势。
 因此,许多疾病不能仅靠医疗手段加以解决,必须加强环保和公共卫生工作,广泛的开展有关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
 社会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德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西方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是“将老未富”。继60—70年代出生高峰后,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死亡率亦直线下降,未来几十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出现显著变化,中老年人口剧增现象正在显现。.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期不断延长: 40年代(35岁)——现在(70岁),1990年以老年人口增长速度:3.32%平均每 年。现在已达1.3亿,占总人口数10.09%。人口老龄化也是慢性病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根据中国传统习俗和现有医疗机构的职能,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照顾和护理,多数将在家庭中进行。
 妇女和儿童是人群众的弱者,极易受到伤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每年有50万妇女由于不安全的接生和感染等原因死于怀孕和分娩。发展中国家有1/3的儿童营养不良,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每年也夺去数百万儿童的生命,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这一群体的保健问题已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三)卫生服务与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
 由于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水平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差距;防病、治病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针对新疾病普的防治体系尚未形成;.医疗管理滞后造成医、护质量服务态度欠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医疗费用上涨。为实现对WHO“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作出的承诺,导致卫生领域一系列政 策和行为 改革。
二、今 后 走 向
 我国现有护理人员119.83万人,在卫生科技人员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作用,如何培养21世纪需要的护理人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发展护理教育 (二)提高临床实践质量 (三)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四)深入开展护理科研 (五)拓宽护理工作范围。

上一页 下一页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