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 步进教学 | 电子教案 | 视频点播 | 考试样卷 | 网上资源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节 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一、祖国医学与护理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祖国的医学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医学的特点是医、护、药不分: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按阴阳、五行、八纲辨证施治,古代的医学书籍记载了许多护理知识及技术的内容。下面分别讲述:
(一)远古至奴隶社会后期 :我们的祖先为了求生存不断的与天灾、野兽、饥饿和疾病作斗争中发现了某些植物可减少疾病。如最早得到著作《神农百草》、针灸、“砭石”及有关个人卫生方面的措施等,当时医学进行了分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及兽医。
(二)春秋、战国:齐国的扁鹊治病时除用药和针刺外,还用热敷保持体温的护理措施。
(三)秦、汉: 秦、汉时期许多医学家积累和编篆了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中《灵枢》涉及护理的内容很多,重视心理护理及饮食调节,并总结出四诊(望、闻、问、切),八纲(表里、虚实、寒热、阴阳)等作为观察、诊断和辩证的方法和理论;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纶》;三国时名医华佗长于外科,发明了麻沸散(麻醉药)还创造了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五禽戏”。
(四)唐:我国医学进一步发展,名家倍出,巢元方等人编著《诸病源候论》孙思邈专长妇科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提倡应有高尚医德,主张食疗,重视疾病的预防。
(五)宋、元:出现了各家学说争鸣《寒凉派》《攻下派》《滋阴派》《补脾胃派》如 《本草衍义》认识了盐与水肿关系。 钟仲阳的《小儿药证真诀》使用 “沐体法”降温法等。
(六)明:著名医药学专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我国、世界药学发展均作出贡献; 吴又可著《瘟疫论》探讨传染病因及消毒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七)清:名医叶天士的对七分养论述;钱襄的“十叟长寿歌”。曾慈山的《养生随笔》; 亟斋居士的《达生篇》对产前、临产、产后提出了护理方法。
随着医药学的发展,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调养和护理方法,但自古以来我国的医、护、药不分,护理没有得到独立发展的机会,直到现代护理才逐步走向一门独立的专业。

二. 现 代
    中国的护理发展正如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林菊英说概括的可分三期:地从西方护理工作的传入抗日战 争到全国解放,从无到有艰难、曲折为中国创建护理专业打下初步的基础;第二期(1949——1979年)的护理工作;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体制上受到一定的约束,但从总体看是发展的;第一期(改革开放的20年)的护理工作,护里从短暂的过渡性职业转变为一门独立的需终身学习的学科。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讲述:1、西方护理工作的传入,2、抗日战 争到全国解放,3、新中国成立后。

  下一页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