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首先,中国当前面临的金融问题主要是金融深化发展问题。因为金融并不仅仅是政府的金融,更不仅仅是金融中介的金融,而是几乎包括各个微观主体的一种金融行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金融问题不仅仅是资金的互通有无,还包括各经济主体的资金筹集、控制和管理等多方面多层次资金融通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政府的金融活动及其金融控制,而应该是一个微观主体金融活动不断增强的过程。很显然,这样的一个过程与金融深化过程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各个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机制,就很难有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国国内的金融体制仍然是一种政府主体型的金融体制。正如麦金农等所描述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那样,这种体制一开始产生就表明它是为了高度集中金融资源、保证政府有效地动员全国金融资源来支持“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而实行的一种“计划分配式”信贷配给制度。直到目前,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国内金融体系替国有企业融资的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金融改革,其结果必然是银行的信贷规模总是低于市场出清的水平。中国金融改革二十多年来最突出的特征,实际上就是在利率管制的制度中,国有银行的利润动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不断增强,他们的经济行为开始对经济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于是,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主体的行为不断增强,银行出现了“惜贷”、“慎贷”现象。
其三、中国必须正视严重的金融脆弱性问题。金融脆弱性矛盾是发展中国家所共有的特殊性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就国有企业而言,为了试图努力促进经济腾飞中国采取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但是正是这种发展战略使得国有企业的资金主要是由国家和社会出资,因而国有企业产生了居高不下的委托—代理成本。因此,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金融是脆弱的,不仅容易受到外部冲击而且还存在着内部脆弱的金融基础。
当然,也应该看到,中国非国有部门同样存在金融脆弱性问题,只不过它们面临的侧重点不同。非国有部门经济由于主要依靠自己内源融资和自筹资金来运营来经营,可能监督成本相对低些;但融资需求却比国有企业金融脆弱性问题更加突出,如非国有部门经济的规模升级和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形成问题等等。
最后,中国金融改革的积极性发挥有赖于妥善处理金融深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重非均衡性”。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第一重非均衡关系表明不同的产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对于金融支持的需求不一样,它们对于金融支持的需求与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一致的。第二重非均衡性是指不同的金融形式、不同的金融市场及其特点在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上效果差异。与第一重非均衡性不同的是这里的金融市场不同部分、不同侧面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有的相互促进经济增长、有的却发生质变。如果考虑到金融国际化引起的资本的大量汉入和流出,资本的流入短期看是一种流动性增强的效应;但长期它却是呈现一种波动性。这就要求必须谨慎从事,考虑到金融深化发展的非对称性要求来充分发挥金融深化的促进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