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金融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引入新工具

案例名称:“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引入新工具”

“央行每周增加一次票据发行”

案例来源:《上海证券报》2002年9月25日

《金融时报》2004年8月4日

一、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引入新工具

继连续14次在银行间国债市场进行正回购后,中国人民银行又改变了公开市场的操作手法,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间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等未到期的正回购品种全部转换为相应的中央银行票据。这是自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以来,首次引入新金融工具。

中央银行票据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经过此次转换,中央银行票据共有19只,发行量合计为1937.5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相应的公开市场业务正回购合同将中止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用于正回购交易的质押债券同时解押。中央银行票据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并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工具。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次引入新的操作工具可谓一举多得。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又多了新的交易品种,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市场交易。对于央行而言,这一新金融工具的引入提高了现券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度。自2004年6月25日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正回购量已累计达到2250亿元,若要继续回笼资金,则必须保证手中有足够的现券持有量。引入中央银行票据后,央行手中持有的现券便可以实现滚动操作,增加了回笼资金的“筹码”。同时,有了大量现券作后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手法也将随之多样化,除了正回购外,还可采用卖出现券方式回笼资金。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票据引入后将缓冲因连续性正回购造成的负面影响,避免因回笼资金,使市场短期利率提升过快。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交易中央银行票据,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盘活金融资产,因而减轻短期资金压力。

二、央行每周增加一次票据发行

2004年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出通知表示,每周增加一次央行票据发行操作。

央行发出的《关于增加央行票据发行场次的通知》称,为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人民银行决定自2004年8月5日起,每周四上午固定增加央行票据发行操作。招标时间为每周四上午的9时至10时。原定的每周四上午公开市场回购操作的时间由9时至10时变更为10时15分至10时45分。每周四发行的央行票据缴款日为“T+1”,即发行日的第二日(周五),起息日同缴款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时间为“T+1”,即发行日的第二个工作日(周五)。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从5月中旬就开始有所变化。5月中旬,央行宣布在周二发行央行票据的基础上,周四增加一场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7月下旬,央行宣布周二再增加一场公开市场短期正回购操作,使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由原来的一周两次提高到了一周三次;现在,央行又在公开市场操作一周三次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次票据发行,使每周二和周四分别有一次票据发行和一次正回购操作。

业内人士认为,央行短期内再次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其目的在于努力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市场资金面流动性的控制,避免对利率水平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分析讨论题: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还应如何完善?

 

返回顶部

Copyright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