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1) (2)
(3) (4)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时间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引发职业性病损的病原性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否一定使接触者(机体)产生职业性病损,还取决于若干作用条件。只有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者联系在一起,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才能造成职业性病损,图为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