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 (2)
(3) (4)
③排出: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极为有效的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呼吸道是气体毒物排出的途径,许多气体毒物可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消化道的肝脏也是毒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肝脏是许多毒物的生物转化部位,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排入胆汁随粪便排出;其他途径:汞可以通过唾液腺排出,铅、锰、苯等可经乳腺排入乳汁,铅还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有些毒物可富集在头发和指甲而被排除。
④蓄积:毒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毒作用的基础。蓄积包括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
六、影响生产性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①毒物的化学结构:物质的化学结构不仅直接决定其理化性质,也决定其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的能力;而物质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活性又与其生物学活性和生物学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毒性。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要影响。
②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浓度和时间决定毒物进入机体的量,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缩短接触时间,减少毒物进入机体的量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③联合作用:毒物与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可同时或先后共同作用于人体,其毒效应可表现为独立、协同(相加、相乘)和拮抗作用。
④个体易感性:人体对毒物毒作用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即使在同一接触条件下,不同个体所出现的反应可相差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七、常见的毒性参数
常见的毒性参数包括致死量和阈浓度两大类,其中致死量包括:绝对致死量(LD100)、半数致死量(LD50)、最小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阈浓度包括:急性阈浓度、慢性阈浓度、急性毒作用带和慢性毒作用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