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 步进教学 | 考试样卷 | 电子教案 | 视频点播 | 网上资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预防医学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七节 窒息性气体    (1) (2) (3)
    2.接触机会
    ①电镀、钢表面渗碳、摄影业;
    ②贵重金属冶炼;
    ③用做化工原料;
    ④普鲁氏蓝染色;
    ⑤金银珠宝清洗;
    ⑥熏蒸仓库。
    3.毒理
    氰化氢在氢化物中的毒性最大。凡能在体内分解释放出氰化氢或氰离子(CN-)的氢化物,都具有氰化物相仿的毒性。生产条件下以氰化氢气体或氢化物盐类粉尘形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氰化物也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氰化物在肝内通过硫氰酸酶的作用与巯基结合形成硫氰酸盐,经肾排出。但此过程又可被硫氰酸盐氧化酶缓慢逆转。
    氰化氢的毒作用在于氰离子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形成氰化高铁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从而抵制了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因而产生“细胞内窒息”。此时,血液中虽有足够的氧,但不能为组织细胞所利用。
    4.毒作用表现
    急性中毒多为意外事故引起。轻度中毒时出现乏力、头痛、头昏及轻度粘膜刺激;严重中毒者出现呼吸浅表而频数、血压下降、痉挛、意识丧失、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更严重者,可在吸入后1~6秒立即意识丧失、阵发性抽搐,2へ3分钟内发生“电击样”死亡。如果接触浓度相对较低,未瞬间死亡者,临床经过可分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