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一、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如角度或边长)的真值为X,对该量作n次观测,设n次观测值分别为l1、l2、…、ln。
则观测值的真误差为△i(i=1,2,…,n),即

等式两边求和并同除以n,有

(35)
式中 称为“算术平均值”,习惯以x表示;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根据偶然误差特性(4),式中 趋近于零。于是可得
(36)
在实际工作中,观测次数总是有限的,算术平均值x作为未知量的估值,称为未知量的“最或是值(或称最可靠值)”,它比任何观测值都接近真值。
算术平均值的一般表达式为
(37)
以上所述就是算术平均值原理,它是测量中重要理论之一。


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根据算术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设各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1/n为常数,若以mx表示平均值的中误差,则得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从而 (38)
即,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与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或者说,算术平均值的精度比观测值的精度提高了 倍。


三、用改正数计算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用真误差求观测值的中误差,即

用改正数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即
(39)
式中vi为观测值的改正数。
推导如下:
1)改正数等于独立观测值的最或然值x与观测值li的差,即
(40)
其中,n为观测次数。
2)改正数的性质

将上式两边求和,有

由于 ,代入上式,有 [v]=0
结论:改正数的和恒等于零。这一性质可作为计算的检核。
3)用改正数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
由前面已列出的两个关系式,即


以上两式相加,有
式中,△x=x-X为算术平均值x的真误差。由此得观测值的真误差为

上式两边平方后求和,有
(41)
∵[v]=0
∴上式第三项为零,将上式等号两边同除以n,便有
(42)
其中, 是算术平均值的真误差,无法知道,可用

近似代替,将 代入式(35),得

即,
整理后得
上式即为用改正数来求观测值中误差的公式,称为白塞尔公式。
若将此式代入式(38),则得用改正数计算观测值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43)


四、关于观测次数的讨论
m一定时,随着n的增大,的值不断减小,即x的精度不断提高。但当观测次数增加到一定数目以后,再增加观测次数,精度则提高得很少。可见,一味地增加观测次数并不一定有利。
在测量工作中,观测次数有时称为测回数。如进行光电测距、角度测量时就叫测回数。测回数的定义随观测量不同而不同,如经纬仪测角时,盘左盘右各一次称为一测回;光电测距时,瞄准反射棱镜一次,连续从显示器上读得四个数据称为一测回。在生产实践中,决定观测次数或测回数,主要依据工程要求、仪器精度等因素,有关“规范”均有相应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