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学信息|| ||步进教学|| ||自测练习|| ||电子教案|| ||视频点播|| ||考试样卷||  
绪    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友情链接...
 
《—章节导航—》
绪论 第一章 精神障碍 第二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三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第五章 神经症 第六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七章 精神发育迟滞 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 第九章 心理治疗 第十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
—} }+  

第十章精神障碍的康复


=] 第三节 [= 社区康复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劳动的从新组合、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在社会生活 中心理因素增加,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尽管精神疾病的药物解决了部分病人的疾苦,而对于那些较重的 衰退病人、各类心理疾病病人,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社区康复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力发展社区精神卫生 事业,对精神疾病的防治,促进慢性精神疾病病人的恢复,保障人群心身健康,提高人类心理素质是当前精神心理医务者 的重要工作之一。
1、建立精神心理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
我国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专业队伍相对薄弱,远不能适应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需要。目前、急需对各级从事精神 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以他们为主,在基层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有计划地向人群宣传防治 精神疾病的知识,减轻心理应激的各种方法,为病人提供及时和足够的医疗照顾,普遍提高人群心理素质,既能减少疾病 的发生又能促进病人的 尽快康复。
2、几种社区精神病防治和康复的组织形式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精神障碍的保健机构分散在社区,并与综合性医院、基层卫生保
健机构相结合,以利于动员社会和家庭力量开展精神疾病的康复。这一以治疗为主、
康复为辅的治疗 方向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途径。
1精神卫生工疗站或工疗车间
这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形式,是一类以职业康复为主,进行综合康复的组织。这类工疗站
一般由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主办,接受辖区内病情基本稳定有一定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重性精神病人及精神发育迟滞 者参加。病人白天在工作站劳动学习,参加文艺体育活动,接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药物维持治疗。晚上和家人共度。病人 在工疗站即可以通过劳动得到康复,又可以通过报酬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此种劳动治疗方式是康复工作的重要形式。
2群众性精神病看护小组
对辖内不能来站的病人,则在精神病防治站的指导下,建立群众看护小组,对病人提供帮助。具体工作是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督促病人按时按量复药,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关心病人的思想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 问题和困难;对于病人周围的人群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同情病人,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对正在发病的病人进行监护, 防止病态肇事。

3工矿企业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大中性工厂在许多方面类似社区。可参照社区模式结合工厂特点,成立厂和车间的精神病防治康复领 导小组,派出保健医生接受专业训练,开设专科门诊,下车间或采取家庭病床形式,建立工疗组及车 间看护网。
4家庭病床
由于我国的精神科机构和床位相对不足,因而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精神病人看病和住院还有一 定困难。家庭病床是指精神病人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利 因素,促使病人病情好转,社会适应和康复。
5日间医院 这是一种作为回归社会过度的部分住院形式。当病人病情好转,可以不必长期住院,但尚不能适应正 常生活时采取的措施。既白天住院,晚上回家。在医院时,医院采取综合性措施,以职业恢复、生活 康复、社交健全为目的,旨在创造从返社会的条件。
6夜间医院
这是另一种住院形式,对象为无家可归、家庭不愿意接受或对出院有顾虑的稳定期病人。他们白天去工作,晚上回医院住 宿,同时接受治疗。
结语
康复治疗在病人的恢复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康复治疗的应用,将给精神病人一种独特治疗方式, 使病人从新归社会提供极好的基础。因此、在病人疾病恢复后,应不不失时机及时进行。此种治疗的同时,也是精神药物 治疗的一个辅助和补充。    

回顶端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