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债理论的演进
1,公债有害理论。
(1)大卫·休谟指出:“国家如果不消灭公债,则公债必然消灭国家”。
(2)亚当·斯密从“廉价政府”的主张出发,认为政府应尽量少举债。他反对政府在正常情况下举债,而只同意在战时或者紧急情况下举债,他说“当国家费用由举债开支时,该国既有资本的一部分,必逐年受到破坏”。“只有在战争期间内,举债制度才优于其他制度。”
他认为:
(1)政府举债必然使民间生产资金移向财政用途,从而妨碍工商业发展,使私人投资减少。
(2)用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会使政府形成一种不负责任的开支风气。
在非独立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是隶属于财政部的,财政部向央行借款,很容易就可以筹集到,很容易安排各种支出,因此责任性差,有时实际上等于发行货币,造成流通中的货币增加。
(3)公债的发行会引起市场利率的上涨,从而妨碍生产规模的扩大。利率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低利率容易带动生产发展。
(4)由于债务压力,公债的大量增长会造成国力的衰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