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债的“挤出效应”。由于公债是一种资源的使用和支配权由私人部门向政府部门转移的公共收入形式,因此,当政府发行公债时,就有可能形成与私人部门的资金竞争,使市场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被挤出,即私人投资减少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公债的“挤出效应”。但当私人投资不足,市场上有大量闲置资金存在的时候,公债的发行和使用则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弥补私人投资不足的有效手段。如我国自1998年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有效地利用了市场闲置的大量资金,刺激了投资,拉动了内需。
(2).公债对国民经济的投资扩张效应。国家发行公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于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通过这种投资对私人投资进行引导,使重点产业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得以升级,最终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的增长。在公债资金的投资过程中,必然对市场利率带来影响,诱导私人投资的加入,从而导致投资的扩张。一方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经济过热和供给的扩张,导致公债规模过度膨胀,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